逃港,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大陆与香港分属不同的社会制度,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基本结束的大陆居民非法越境进入香港的行为,其起初是由于政治原因,后来主要是经济原因,但随着大陆改革开放之后,这种行为成为记忆。 基本纸坚信息 中文名 逃港 外文名
到了8月底,广东省委决定收紧政策,逃港潮也平息下来。 港英当局最初不承认逃港者的居民身份,但也没有采取坚决措施。逃港者们在街角、空地或大楼天台上用木板钉出板屋,香港媒体还专门给这些建筑取了个名字——“天台木屋”。逃港者工作卖力,要求又不高,正好为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香港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当时港英当局...
由于香港与内地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又恰逢香港经济起飞之际,为了解决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劳动力短缺问题,香港对于逃港者抱与同情和收容态度。 1974年,港英当局开始实施新身份证申请政策(俗称“抵垒政策”)。新政策规定,凡成功抵达市区而又具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发给香港身份证,相当于变相地承认了非法移民的“合法”身份,以致...
逃港“黄丝”一个比一个惨!媒体曝光移台港人数量,境况十分艰难 向来对美西方国家奴颜婢膝的台当局,对自己的同胞下起手来,却是异常毒辣凶狠,全然忘记了当初的“甜言蜜语”以及许下的美丽承诺。据香港媒体统计,从2019年到2022年间共有36000多名港人移居台湾,他们在台申请居留证的成功率高达95%,但只有约2...
研究历史上的”逃港潮”——指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间,中国内地居民为了逃避政治隔离和经济困难,大规模非法越境进入香港的现象。武伯欣教授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7.2万 9 0:13 App 为什么要洗手? 45 -- 0:13 App 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人,你必需了解历史上方方面面的教训! 50 -- ...
前后有将100万以上的内地居民进入香港,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这种行为逐渐消失了 回顾一下香港历史的前世今生 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
1977年11月,邓小平在复出以后,把广东选为他视察的第一站。11月11日,邓小平到达广州,因为当时宝安的边防部队对愈演愈烈的逃港事件几乎无力防守,广东省主要领导把这作为“恶性政治事件”,向邓小平进行了汇报。邓小平听后,连着抽了几根烟,沉默了好一阵后才说:我们的政策有问题,这事不是部队所能管得了的。
港深交界处,到处是逃港者。 解密的宝安县委《关于制止群众流港工作的情况汇报》等文件显示,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开始,在宝安县(一九七九年撤县改为现在的深圳市)由东至西一百五十多公里长的公路上,外流群众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如“大军南下”...
1962年5月22日开始,广东从各地抽调万余名官兵,对从港英遣返回来的群众、滞留在边境的外流群众坚决遣送回乡,同时在铁路、公路沿线的东莞石龙、宝安龙岗等通往边境的交通要道和前沿主要地段,设立堵截收容站,堵截收容逃港人员。从5月22日至7月8日止,共有十万多人涌入深圳,51395名来自全国 12个省,62个县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