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村子的收入差了几乎有100倍北京从“逃港”这一事件中再次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光是靠“堵”是堵不住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民生大于天老百姓其实要的就是丰衣足食吃饱穿暖是时候必须把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由于香港与内地千丝万缕的血缘联系,又恰逢香港经济起飞之际,为了解决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劳动力短缺问题,香港对于逃港者抱与同情和收容态度。 1974年,港英当局开始实施新身份证申请政策(俗称“抵垒政策”)。新政策规定,凡成功抵达市区而又具有工作能力的人都发给香港身份证,相当于变相地承认了非法移民的“合法”身份,以致...
1977年11月,邓小平在复出以后,把广东选为他视察的第一站。11月11日,邓小平到达广州,因为当时宝安的边防部队对愈演愈烈的逃港事件几乎无力防守,广东省主要领导把这作为“恶性政治事件”,向邓小平进行了汇报。邓小平听后,连着抽了几根烟,沉默了好一阵后才说:我们的政策有问题,这事不是部队所能管得了的。...
深圳以西的逃港者往往选择西线,即从蛇口和红树林游览深圳湾。如果顺利的话,他们可以在一个多小时内游览香港新界西北部的元朗。大多数中线逃港者持有县级证明(包括假证明),乘坐火车和汽车进入深圳,晚上伺机在罗湖穿越深圳河,通过铁丝网进入香港。东线多为深圳以北及以东县市,即惠阳、梅县、汕头逃港者,从惠州出发,...
“逃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内地居民因种种原因非法越境前往香港的事件,统共有将近100万以上人进入香港。提到“逃港”,五十多岁的南方朋友们可能都比较熟悉,尤其是广东一带。早在1949年10月,刚刚建国不到一个月,就有富商、地主、旧官僚等逃往香港,这是记录最早的逃港事件。 1950年之后,国家决定对边境...
在当时,只要你能成功抵达香港,就能顺利领取到香港身份证。于是,逃港潮愈演愈烈,从1950年到1980年,内地有56.6万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香港身份。🍞 在逃港之前,这些偷渡客们都会在深圳囤积食物,因为一旦成功逃到香港,他们的生活将得到极大的改善。深圳的杂货店因此一度脱销,饼干、面包等干粮被抢购一空。
“大逃港”这个名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讳莫如深,少 为世人所知。 所谓大逃港,就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大陆与香港分属不同 的社会制度,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基本结束的 大陆居民非法越境进入香港的行为,其原因有政治的,也有经 济的。随着大陆改革开放之后,...
港深交界处,到处是逃港者。 解密的宝安县委《关于制止群众流港工作的情况汇报》等文件显示,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开始,在宝安县(一九七九年撤县改为现在的深圳市)由东至西一百五十多公里长的公路上,外流群众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如“大军南下”...
“你们不能走!”“你们回去又要受苦!”市民手里拿着面包饼干,呼喊不停,香港震动了,比杜甫笔下的咸阳桥“哭声直上干云霄”的场面更浩大,更感人!突然,成千上万的香港市民,跳到马路当中,躺在高温的路面,挡住了汽车。“跳车呀!”“逃跑呀!”市民向着车上呼喊并指引逃跑路径,许多逃港者纷纷跳车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