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港 陈秉安 文学·文学理论·0字 完本| 更新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绵延三十年不断的深圳河边的大外逃。中国的公民: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干部、军人……无法忍受左祸带来的反右、四清、文革、大饥荒等种种政治和经济的煎熬。不惜在警犬和枪弹之下冒着生命危险,强行偷渡深圳河,逃往香港的“自由世界”!
触目惊心的大逃港事件震动了北京,某高层领导为解决逃港事件,专门到广东深圳等地开会调研 问大家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民众大逃港在座的各地领导都低头沉默不语 大领导说:你们不敢说,我来说,就是因为我们太穷了要发展经济,“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两边差距太大”。这才是一...
成语(Idiom):大逃港发音(Pronunciation):dà táo gǎng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大规模的人群逃离某个地方,类似于“大逃亡”。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大逃港是由“大逃”和“港”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大逃”指的是大规模的人群逃离,通常是因为灾难、战乱或其他危险情况;“港”指的是港口,代表...
《大逃港》内容简介:共产主义曾经描绘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宏伟壮丽的图景,它曾承诺不仅将给社会带来平等、公正,而且将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为人民群众带来比资本主义更为丰富的物质财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20世纪之后。社会主义无论在亚洲还是欧洲,都取得了广泛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绵延三十年不断的深圳河边的大外逃。中国的公民: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干部、军人……无法忍受左祸带来的反右、四清、文革、大饥荒等种种政治和经济的煎熬。不惜在警犬和枪弹之下冒着生命危险,强行偷渡深圳河,逃往香港的“自由世界”!逃亡的群众涉及到广东、湖南、福建、黑龙江……等中国12个省...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大规模偷渡香港发生在毗邻深圳边境的周边地区。仅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深圳就出发了4次大规模逃港潮,逃港人数就超过50万。这被认为是冷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逃亡,被称为“大逃港”。逃离香港的方式可以分为步行、游泳和乘船。根据路线,东线...
当时大陆到处谣传“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英国女王诞辰,香港边境将大放三天”,又有前期逃港成功者很快从香港向家里寄钱回来。于是从全国各地大批的人流涌向深圳。这一事件在1962年5月达到了高潮。仅在1962 年5月13日,沙湾就有逃港群众4000余人。《广东省志》:1962年5月15日有4977人逃往香港.到港群众的...
“活久见”成立的背后,正是绵延三十年的“大逃港”历史洪流——从1951年到1980年的30年间,上百万大陆居民从深港边境偷渡前往香港,展开了波澜壮阔的非法移民的历史画卷。 2、中国改革开放的催生针 粉碎“四人帮”后,屡禁不止的逃港现象终于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正视”,并由此引发了“中国将往何处去”的种种思考。
1962年之所以掀起逃港狂潮,与内地的大饥荒不无关系。珠三角一带,民众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纷纷致信香港亲友求助。香港亲友便把食物装入锌铁盒子密封起来,用毛巾或布把盒子包得严严实实,写上姓名地址,通过邮局寄回大陆。大陆出于政治考虑,一度下令禁止邮包入境,于是所有的邮包全数折回香港。人们没有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