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转八识为四智。 我们常听出家人说六根不净,六根不净才会沾染上六尘,六尘就把我们本自清净光明的心给蒙上了灰尘,就如同心是一面镜子一样,镜子上全是灰尘,这就遮盖住了我们清净的真心,那把真心盖住了,这颗心就看不清楚事实本来了,就变成了一颗妄心,就像戴着一副有色眼镜一样去看待一切,那(色声香味触法...
转八识成四智,是禅宗修行的重要阶段。五识(眼耳鼻舌身)需转成成所作智,六识(意识)需转成妙观察智,七识(末那识)则需转成平等性智,而八识(种子识)最终要转成大圆镜智。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转化呢?禅门六祖大师的教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禅宗修行阶段 禅宗修行阶段中,转八识成四智是关键环节。在这个...
1.2. 【修行目标及方法】问:如何实现转八识而得四智的修行目标?当眼耳鼻舌身五识修炼至无漏境界时,便能获得成所作智;将第六识转化为妙观察智;通过修行第七末那识,可获得平等性智;而当第八阿赖耶识同样修炼至无漏境界时,便能证得大圆镜智。在面对烦恼时,有佛友建议我尝试转识,那么,具体应该如何...
转八识成四智是指将含有烦恼的有漏八识转化为无漏的四智。具体来说,这是佛教中一个专门的概念。1. 八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2. 四智则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和大圆镜智。3. 在佛教中,八识与四智有着特定的对应关系:将前五识转化为成所作...
谓转有漏的八识成无漏的四智,又称转识成智。依《成唯识论》卷十载(大正3156b)_智虽非识而依识转识为主,故说转识得。又有漏位智劣识强,无漏位中智强识劣,为劝有情依智舍识,故说转八识而得此四智。如是转有漏诸识,得无漏四智,曰转识得智。如《佛地》云,智有四种,谓圆镜等...
在佛教哲学中,转八识成四智是一个核心的修行理念,旨在通过修行将杂染的八识转变为纯净的智慧,最终实现心灵的解脱和智慧的开启。 八识概述 八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
长老继续道:“‘四智’与‘八识’是相辅相成的。四智是八识的转化,转化后的识成了通往觉悟和解脱的钥匙。每一次的转化,都是一次超越,它帮助修行者走向智慧的觉醒,让内心走向平静与安宁。”梅奇低下头,心中充满了感悟。他意识到,自己的修行,正是从八识的深刻理解开始,然后通过修行不断将其转化为四智。每...
转八识得四智 佛教的唯识学,把一心分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由转阿赖耶识等八事识蕴,得大圆镜智等四种妙智。如数次第,或随所应。 当知此中转阿赖耶识故,得大圆镜智。虽所识境,不现在前;而能不忘,不限时处。于一切境,常不愚迷。无分别行,能起受用佛智影像。
但“识”是不究竟的,它是生死的根本,“智”是佛性,假如转成智,智如明镜一样,是光明的、照耀的,它可能看清自己,所以转识成智,才能解决“我”的问题。大多数的人,不懂得要好好来认识八识,创造自己更好的未来,反而误用八识,造业受苦,实在得不偿失。如果能够加以透澈了解,随时随地就能“转识成智”...
净土法门法师:转八识成四智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无功用道,任运流入。即舍赖耶之号,别受清净之名。】 这个时候八识就没有了,它不叫八识,它叫四智,转八识成四智。我们凡夫是用八识,八识心,妄心。他妄没有了,俱生我法都断掉了,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成就无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