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永嘉西塔山下东南滨江处,一千多年前原有一古石亭。晋代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期间,平时常常游览江心的岛屿,并在亭中观景,后人为了纪念他,命名此亭为“谢公亭”。重建 唐代、宋代、元代都有过多次的废置和兴建,明、清间又多次重建。现代的谢公亭为1952年重建,1977年重修后,装饰一新,六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
颈联两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进一步写出李白对谢公亭四季景色的遐想。这里以春秋两季为例,春天池水倒映着日光,春花自开自落,随水漂流。秋夜窗户边的竹子迎风摇曳,发出簌簌的轻响。李白登上谢公亭,揣测自从谢眺离开以后,它一年四季的孤独寂寞,连亭子也令人同情。句中的“映”和“鸣”字,一静一...
谢公亭[ xiè gōng tíng ] ⒈ 亭名。在安徽省宣州市北郭外。相传为谢朓送范云赴零陵之地。唐李白有《谢公亭》诗。亦省称“谢亭”。引证解释 ⒈ 亭名。在 安徽省 宣州市 北郭外。相传为 谢朓 送 范云 赴 零陵 之地。 唐 李白 有《谢公亭》诗。亦省称“谢亭”。
由于“离别”,当年诗人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此地显得天旷山空,谢公亭上唯见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这两句写的是眼前令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种怀斯人而不见的怅惘情绪涂抹在景物上,就使得这种寂寞而美好的环境,似乎仍在期待着久已离去的前代诗人,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当年客散之前景况的遐想。这不仅...
古诗《谢公亭》拼音版带译文xiè ɡōnɡtínɡ 《谢公亭》 lǐ bái 李白 xiè ɡōnɡ lí bié chù 谢公离别处, fēnɡjǐnɡ měi shēnɡchóu 风景每 生愁。 kè sàn qīnɡtiān yuè 客散青天月, shānkōnɡ bì shuǐ liú 山空碧水流。 chí huā chūnyìnɡ rì 池花春映日, chuānɡ zhú...
谢公亭 [ xiè gōng tí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xiè gōng tíng ] 亭名。在安徽省宣州市北郭外。相传为谢朓送范云赴零陵之地。唐李白有《谢公亭》诗。亦省称'谢亭'。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 谢公亭,位于安徽宣城城北,是谢朓任宣城太守时送别范云的地方。每当诗人目睹这里的景物,都不免生愁。“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这句诗,道出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描绘了离别后的景象,天旷山空,孤月高悬,碧水长流,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分析,首联写谢朓、范云当年离别之地犹在,目睹此处景物不免生愁;颔联浑括地写出了谢公死后亭边的景象,以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构成开阔而又带有寂寞意味的境界;颈联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其中寓有怀古情思;尾联写在缅怀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风貌.所以愁思有:视谢公为知交,...
李白《谢公亭》赏析 《李白〈谢公亭〉赏析》李白的《谢公亭》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幽情的诗作。“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这首诗一开篇就点明了地点是谢公亭。谢公,那可是南朝的诗人谢朓啊。谢朓在文学史上那可是相当有地位的人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