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智主义课程观(pansophic view of curriculum),以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的课程观念。泛智又称“广知”,指一切人都能接受的全部知识,包括自然、社会和生活各方面,因而设置的课程是门类较多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代表人物为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在《大教学论》中,他构想了...
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不同的课程观会导致不同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以下是五种常见的课程观:1.知识本位课程观 知识本位课程观认为,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递知识,而知识的传递则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在这种课程观下,课程设计通常以学科体系为基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教育领域中,课程观是指对于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一种理论观点或认识。课程观的不同,反映在教育实践中的教学目标、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传统的课程观强调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行为主义课程观则侧重于通过行为的改变来实现教育目标,强调通过实践和反馈来增强学生的技能和行...
答案: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多尔,多尔在批判泰勒课程模式是现代主义封闭课程体系的产物和典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的标准。其主要观点包括: (1)开放性,将课程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的系统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通过这种全面的交换而使得系统不断更新。“开放系统完全靠流量生存...
永恒主义课程观是主张以“永恒学科”作为课程核心的观念。“永恒学科”主要指历代的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的“伟大思想家”的著作。这一观念产生于 20 世纪30 年代,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钦斯、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等。其教育纲领:(1)因人性不变,故教育的性质也保持不变;(2)因推理能力是人最...
实用主义课程观(pragmatic view of curriculum)是指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为基础的课程观念。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家杜威。他从经验论出发,提出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教学应从儿童的经验和活动出发,而儿童的本能是他们获得经验的基础。儿童有四种本能,分别表现为四种活动:(1)语言和社会的本能及其活动;(...
一、学生观 新的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二、教师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构成与建构的参与者、创造者和批判者,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与火热的时代生活之间建立起血肉的联系,要求教师育人的工作,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极...
我 的 课 程 观 所谓的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包括对课程的概念、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等。它回答了课程的本质、课程的价值、课程的要素与结构以及课程中人的地位等问题。在课程探究的历史上,关于课程观的理解有许多看法,但仔细地分析总结,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分为两种最为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