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见非见的解释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句话是《楞严经》中着重阐述的一个核心观点。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不妨仔细审视一下紧邻的前文:《楞严经》指出:“因此,阿难,你必须明白,当你在明处时,你的‘见性’并非光明本身;在暗处时,你的‘见性’亦非黑暗;同样,在空旷或...
我认为这副联就是三个境界中后两个境界的另一个说法,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直接看下面也行:读法:见见,见非见,非见见非见 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 见所见,所见非真见,(破妄之后)不是所见之见就不是真见了 闻所闻,所闻非真闻,(破妄之后) 不是所闻之...
明白了以上四个道理,就应该同样可以推导出:明白了有个能见的时候,这个明白并不是能见,这个明白需要离开那个能见,因为那个能见是达不到明白这个地方的。 这就是 “见见非见”这个著名说法的出处。 ...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宋诗——《偈三首其一》。《偈三首其一》是宋代僧人释子涓的一首禅诗,全诗围绕“见”展开,揭示了人们看待世界的困境与错觉。诗中“见见之时,见非是见”的表述,深刻反映了人们对于真实的看法和感知的局限性。就像我们常常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同时,...
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非见能及’。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佛弟子以心欲见性见相之时,应该以性见性见相,非是以心见性见相。即使以性见性见相所产生的知见,也应该脱离对这些正知见的执着心(也不应该执着),因为宇宙万物的演变无穷无尽,非是心产生的知见所能穷尽的。
《楞严经》上说:“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非见能及”,第一个“见”是能见之见。第二个“见”是所见之见,见相分之见。我们眼睛能看东西,这是眼识的作用,能见到眼识作用的那个能见之见,见那个见道。“见见之时,见非是见”,那个见道之见,不是所见之见。看到光,看到空,那都是影像...
#这才是幽默对联# 15 上联:见见见,非见非见,见非见 下联:闻闻闻,不闻不闻,闻不闻 感悟:眼见不一定是真的,耳听也有假话,只有沉下心来,仔细思考,才能找到事情的真相。 http://t.cn/Rz1QsHI
《楞严经》第87讲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2161 2022-04 《楞严经》第88讲 而今更闻,见见非见 2049 2022-04 《楞严经》第89讲 别业妄见,同分妄见 2118 2022-04 《楞严经》第90讲 云何名为,别业妄见? 2149 2022-04 《楞严经》第91讲 云何名为,同分妄见?
2903 大洋夜谈|洞洞洞见见见|疗疗疗愈愈愈 by:大洋天空 4356 《见见内心鬼朋友》·曦文读习(完) by:Anchalee 3759 眼见非实 by:泛若舟 1038 听见非遗 by:Boss圈儿 240 听见非遗 by:主播林静 6063 见鬼十法 by:青晨木歌 197.3万 非洲十年 by:梁子的自由空间 1万 非凡十二岁 by:Angel涵儿 8977 ...
见见非见(20240518周六) 市场交易的是未来预期,本质是人心。 是人就主观,就有各种偏见,也注定市场一定是不均衡状态。 最吸引人心的是什么,是权,钱,色,即贪嗔痴。 同时,因为掺杂了人的思想,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一定也会改变事物,简称反身性。 所谓索罗斯说的,历史是一种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