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向面,慕容德已经领四千骑兵率先在襄邑设伏,于是桓温在襄邑受两军夹击,晋军大败,死了三万兵。苟池所率的前秦兵亦在谯国邀击桓温,杀伤又以万计。十月己巳日,桓温收拾散卒,驻屯山阳。叛归东晋的孙元在武阳据守,但都被前燕所擒。第三次北伐至此结束。战争影响 东晋方面 第三次北伐,桓温败于襄邑,...
这个襄陵所在地,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睢县。襄陵原为宋襄公因思念母亲而修建的行宫,泓水之战负伤后在此疗养,后葬于此。现行宫已不复存在。睢县古称襄邑就是因襄陵而得名。睢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的西部边陲。睢县之前称睢州;据明•嘉靖《睢州志》载:睢州在历史上曾称...
襄邑,一个源于东汉的历史名称,曾为县级行政区,隶属于当时的兖州陈留国。这个地区以其纺织业的繁荣而闻名,是当时的重要经济中心。在东汉末年,曹操为了对抗董卓,曾在襄邑征兵,显示出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现在的襄邑,即今天的河南省睢县,位于开封市东南方向150里,惠济河穿越而过,赋予了这片土地...
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自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以后直到明初,一直叫做襄邑,这个“襄”得自于宋襄公陵在这里。还是《襄陵县志》里记载:“……陈留郡之襄邑以宋襄公陵而得名者也,名同而地异也。”元朝地图上的睢州和襄邑并存 睢州境图 看到这里,您知道这几个地方名字里的“襄”是有着不同的来源了吧。您...
襄邑是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睢县位于古都开封与商都商丘两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间,同属中原历史文化脉系,同样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现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最著名的风景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家山。在睢县发掘出土的历史文物证明,至少在新石器...
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对民间纺织手工业采取扶植政策,襄邑官方、民间纺织业继续保持了传统地位和精湛技术,花色品种绮丽繁多。隋唐时期,作为丝织业主要支柱的桑树栽植在襄邑一带十分广泛,襄邑一带是当时全国最重要的蚕桑地区,出产的绢是全国最好的,质地非常薄,被列为第一等,是当时河南最主要的贡品。
古州名,州治襄邑,今睢县。金天德三年(1151年),改拱州为睢州,以城(指旧城)北六里有睢水故名,辖考城、柘城、重华镇。1912年改睢州为睢县。崇化 古镇名,又名“重华”,故址在今睢县城关回族镇北之旧城湖。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置,为拱州保庆军节度治所;金天德三年(1126年)改拱州为睢州,更...
襄xiāng 邑yì
汉语词典> 襄邑 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睢县。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明初废入睢州。汉有服官,为著名丝织品产地。 每日三十词 澄淡 澄淨 澄深 澄清 澄渟 澄湛 澄滄 澄滤 澄漠 澄漪 澄漿泥 澄潤 澄澄 澄澈 澄澜 澄澹 澄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