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牌 [ téng pái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téng pái ] 藤制的盾牌。古代作战时用以遮挡敌方兵刃矢石等的护身武器。圆形,中心突向外,内有上下两藤环,可容手臂挽入,并有横木,便于执持。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藤牌是什么意思词典解释 藤牌[ téng pái ] ⒈ 一种藤制的盾牌。轻而坚韧,可用来防御兵刃矢石,多见用于南方民族。 引《宋史·卷四九六·蛮夷传四·西南诸夷传》:「至生南界斗满村遇夷贼二千余人,击之,杀伤五百人,夺梭枪藤牌。」 事业财运 八字精批 ...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比喻依赖他人的保护或力量。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藤牌是由藤条编制而成的盾牌,用来保护人们免受伤害。成语“藤牌”比喻依赖他人的保护或力量,不能独立自主。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面临困境时,依靠他人的支持或力量,无法独立解决问题。 故事起源(...
盾牌舞(藤牌舞),浙江省瑞安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藤牌舞是流传于瑞安市的一种以藤牌为主要道具的模拟古代练兵的传统舞蹈,因其舞蹈时摆阵多、滚翻多,在群众中又有“打藤牌”“藤牌阵”“藤牌滚”的称谓。藤牌舞起源于明代,由戚继光军队练兵中的舞藤牌、鸳鸯阵演变而来,其表演过程分为校场...
而当蒙古骑兵发起冲锋后,粗长的铁制狼筅负责让马匹放慢脚步,这时候藤牌手要当机立断,以藤牌蔽身,翻滚上前接近敌人,砍断敌人的马腿,随后再由镗钯手和长枪手刺杀落马的敌人。 上图:藤牌手招势之“滚牌势” 如此冒险的进攻方式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胆量,所需要付出的牺牲也会更大。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斗中,藤牌...
藤牌源自于明嘉靖时期戚继光所创的鸳鸯阵,流传于闽浙沿海一带。2017年,藤牌以民间舞蹈节目形式再度搬上舞台,以其威武壮美、阳刚之气,召唤着对来自历史军旅的崇高仰望。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以抗倭显明。他在《纪效新书·藤牌》中说“以藤为牌...
古代战场上的藤制盾牌,是一种防御敌方兵器与箭矢的武器。其形状为圆形,中间向外凸起,内部设有上下两圈藤环,方便士兵的手臂插入,便于握持。这种盾牌还配备有横木,使得士兵在持握时更加稳固。据清代学者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记载:“兴珠虽然年老,但在手持藤牌跳舞时,依然能轻易抵挡住众多敌人的...
清郑军藤牌为清代文物。直径84厘米,高18厘米。圆形藤制兵器,酱色,略有光泽。现收藏于厦门市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文物介绍 直径84厘米,高18厘米。圆形藤制兵器,酱色,略有光泽。通体藤条盘结,层层以藤皮编结成间格网纹,中部逐渐如笠状隆起,中央有一小园孔。背面以绳贯两木把手作挽牌用,绳穿牌内。
按照《武备志》的说法,锅盖形的藤牌最实用。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因为中间凸起,所以藤牌和手臂之间存在空隙,即便藤牌被箭射穿,手臂也不会受伤或者受伤较轻;而四周翘起的话,箭矢射到藤牌上,滑落到边缘便会被挡住,而不是落在人的身上。《武备志》中有不少关于藤牌手的插图,图中士兵使用的藤牌都是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