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牌舞又称藤牌阵、藤牌操,是一种始于明朝的传统民俗舞蹈。流传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及福建省平潭县等地民间。舞蹈动作和场面调度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瑞安地区的藤牌舞注重武术对打,而平潭岛的藤牌舞则注重阵式演练。相传,藤牌舞源自于戚继光当年所创的鸳鸯阵,经过晏继芳等戚继光部将的改造...
藤牌舞是流传于瑞安市的一种以藤牌为主要道具的模拟古代练兵的传统舞蹈。过去,因舞蹈时摆阵多、滚翻多,在群众中又有“打藤牌”、“藤牌阵”、“藤牌滚”的称谓。 明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年(1552 — 1561)间,瑞安曾先后六次遭倭寇劫掠烧杀。镇守闽浙的名将戚继光,创练浙兵,用藤牌作为抗倭杀敌的防御武器,并取得了...
12月20日,“瑞安藤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在浙江警察学院揭牌。 当天,“瑞安藤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在浙江警察学院举行。浙江警察学院党委书记蒋建森出席活动并讲话,浙江警察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金诚,瑞安市委书记李坚共同为“瑞安...
古秦屿藤牌舞作为老一辈人的尘封记忆,已经封锁在他们的记忆中60年,而今年轻一代的我们将古秦屿藤牌舞重新拾起、还原,让古秦屿传统文化为更多人所了解,这代表着一种文化的传承,代表着古秦屿藤牌舞历史的传承,承载着太姥山镇发掘传统文化的使命。未...
闽安古镇的藤牌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闽安村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比肩于福建闽南及台湾岛的藤牌舞,可谓异曲同工,更富特色。闽安藤牌阵法作为清代闽安水师军训与作战的法宝,早已载入国家级馆藏文献。 闽安藤牌舞的发明者是闽安水师将领韩尚亮。练兵之际,韩将军发现闽安山地长满茂密的藤条,藤条生长在老虎经常出没...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藤牌舞又称盾牌舞,是浙江省的传统舞蹈,流传于浙南沿海一带。 秧歌 不同地区的秧歌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
瑞安藤牌舞,于2007年7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用肢体语言演绎抗倭故事的民间舞蹈。明嘉靖年间,倭患不绝。抗倭名将戚继光发明藤牌并组织新军训练。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自此,倭患遂平。由于藤牌兵功绩卓著,百姓很喜欢看藤牌兵操练,于是瑞安籍的清兵和团勇把练兵中...
藤牌舞世家的传承来源:爱奇艺 -2016- 09/07 10:38 举报 责编:iqiyi 环球时事 王毅用三句古话回应中美关系 《哪吒2》登陆北美 上映首日场面火爆 加沙停火协议第六轮被扣押人员交换开始 巴西学者:关税遏华就像用漏勺舀干海洋 冰雪经济“热”出新高度 全国铁路春运发送旅客突破4亿人次 环球业界 ...
“藤牌舞”,又名“破长城”“全堂龙狮”。“藤牌舞”主要流传于炎陵县十都镇密花村,有170多年的历史。起初是古代的武术,后来发展演变了融武术、音乐、舞蹈为一体老少皆宜的民间传统艺术。 据藤牌舞第四代传人黄启岳介绍,清代道光年间,他们的先祖从广东梅州迁徙到江西省南康县的横石井。因为客居他乡、势单力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