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阿加塔·英伽登 奇幻释放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艺术家是阿加塔·英伽登(Agata Ingarden),她于1994 年生于波兰,目前在法国巴黎、希腊、和瑞典三地生活与工作。英伽登毕业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她的作品采用...
在意义单元层,英伽登集中阐述了纯粹意向关联物的虚构性质,在图式化方面层,英伽登集中阐述了纯粹意向关联物的不完备性质,这些阐述都揭示了作品再现客体与实在客体的存在论差异。要言之,所谓“再现客体”就是虚构的、具有不完备性的意向关联物。这样看起来其实和前几层有交叉,只是侧重点不同。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再现的...
而英伽登把读者的意向性活动称作“具体化”,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未确定点,有待读者依靠想象力补充,这种补充是主体意向性构造能力自行运作,是近乎本能的。 具体化活动受到原文的限制和暗示,但读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原文,从而形成对作品理解的多种可能性,为了加以规范,英伽登提出“恰当的具体化”,试图维护对作品原...
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中的四层结构包括:字音与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图式化的观相层以及再现客体的想象层。字音与语音层:这是文学作品的基石。字音不仅承载着意义,还通过语音的韵律和节奏得以具体化。这一层如同音乐的音符,通过巧妙的组合和排列,唤醒听者或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为文学作品奠定情感...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是什么?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①理论缘起: 任何一部作品都只能用有限的字句表达呈现在有限时空中的事物的某些方面,且这些方面的呈现与表达只能是图式化的勾勒,因此一部作品的意向性关联物不过是事物之多重图式化方面的组合体或纲要缩略图。英伽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未定点和空白需要...
一方面英伽登接受了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现象还原的方法和建立严密科学的信念,另一方面他又力图抛弃胡塞尔的先验原则,希望确立独立于意识的实在,在意识和实在之间建立以实在为基础的对应性关联,从而以实在论的常识性信念来弥补现象学的偏颇,并由此强调本体论的优先地位,认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研究都必须以本体论的研究为...
英伽登 (Roman Ingarden,1893—1970),当代波兰现象学哲学家和美学家,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早年受教育于里沃夫、哥廷根和弗赖堡等大学,曾师从现象学运动创始人胡塞尔,是胡塞尔最优秀的学生之一。1918年取得博士学位回国,然后在大学教授哲学。第一个系统深入地建立现象学美学的文艺理论家。
【现象学文论】英伽登(一):四层结构mp.weixin.qq.com/s?__biz=Mzg3NTU1OTY1NA==&mid=2247484513&idx=1&sn=118b3bbbb5d840efffc2e02242649154&chksm=cf3eebe8f84962fef300a09f29a7e6c1d29fb949085cb3e43652e56198eda69d0ea1b6d691e4&scene=21#wechat_redirect 在作品本体论中,英伽登要回答的基本问...
英伽登是一位波兰哲学家、美学家、文学理论家,其主要著作有《文学的艺术作品》、《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艺术本体论研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体验、艺术作品和价值》等。他的理论重点是“意向性客体”,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依赖于客观物质载体,更需要主观人的阅读、观照和思考去填补其中“...
英伽登文本四层次结构,又称为“英伽登分析”,是英美学者Bloom和Engelhart等人于1956年提出的一种文本分析方法。它将文本分为四个层次,包括: 1.认知层(Cognitive level):即文本的基本信息层面,包括文本中所涉及的事实、概念、原则、定理等。 2.理解层(Comprehension level):即文本的内涵层面,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