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文学作品的语言、语词、语法的组织结构甚至文体等都可以看作这一类。 自评:前一篇最重要的是“四层结构”,这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具体化”、“空白点”、“积极阅读”这几个概念,因为这和后边的接受美学关联颇大。英伽登的理论很有意思,四层结构看起来像是作品中心论的范畴,然而在如何认识四层结构的过程中又充...
名解 填空;罗曼·英伽登;不确定点、空白点 6301:29 名解 召唤结构;伊瑟尔 4601:58 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 第一节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 框架 5908:36 简述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4203:19 简述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简述艺术作品中的情与理的关系 4704:18 简述艺术作品的再现与表现 6204:09 简述艺术作品中的...
英伽登是一位波兰哲学家、美学家、文学理论家,其主要著作有《文学的艺术作品》、《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艺术本体论研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体验、艺术作品和价值》等。他的理论重点是“意向性客体”,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依赖于客观物质载体,更需要主观人的阅读、观照和思考去填补其中“...
2 罗曼·英伽登/填空,不确定点,空白点 120 2020-06 3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64 2020-06 4 互文性 43 2020-06 5 理解的循环(解释学循环) 45 2020-06 6 伽达默尔/解释学:审美无区分,本文,对话,偏见,游戏,视域 54 2020-06 7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
就如这个后园,我们不知道枣树到底多高,两株枣树距离多远等等。所以只是一种勾勒,一种纲要,有很多“空白点”,读者自己就会脑补这些没有的信息。这对后边理解“读者中心”至关重要。 第四层:再现客体 和前边逐级递进不同,再现客体的问题在意义单元层和图式化方面层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涉及,事实上,这三个层次甚至连同...
- 后来接受美学中的“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等概念也在说这个问题,意思是文学作品中的英伽登口中的“未定点”,是一种召唤着读者自己去填充内容的结构,而作者在写作时就已在心中有一个文本阅读的对象,即“隐含的读者”,这个“读者”是会在作者留下的“空白”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补充与解读的。第...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是什么?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①理论缘起: 任何一部作品都只能用有限的字句表达呈现在有限时空中的事物的某些方面,且这些方面的呈现与表达只能是图式化的勾勒,因此一部作品的意向性关联物不过是事物之多重图式化方面的组合体或纲要缩略图。英伽登认为作品中有许多未定点和空白需要...
整个过程如前文所述:读者依靠自身经验或想象填补意向性关联物留下的不定点和空白,将关联物具体化为完整的审美客体。不过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具体化过程虽然因人而异,但最终要受作品的图示化结构的制约;第二,具体化过程是一个基于作品的艺术价值序列而逐步建构审美价值序列的上升递进过程。
4. 再现客体——由意向性关联物构成的具有不完备特性的意向性客体,它有许多“未定点”和“空白”,需要读者的想象来填充或“具体化”。 最后,来看文艺作品的形而上质。 1. 形而上质——再现客体所呈现的“崇高、悲悯、神圣、悲剧性”等特质,既非客体属性,亦非主体心态,是一种只能在迷狂状态下体验到的一种精神...
这种“未定点”或者说“空白”现象,在中国的古诗种体现的尤为清晰,例如《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的尾联“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愁”可理解为愁绪,但在这里究竟是为何愁却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根据原文的意义来看,前村的山路很险,又喝醉了酒,跌跌蹱蹱地回去,仿佛盲人瞎马夜半深池的光景,没有不发愁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