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间世》篇解释“心斋”时,庄子有“三听”之论:“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在此,庄子提出了认识世界的三种方式。“三听”之中,若假以笛卡尔以来的主客二分或物质精神二元,将“听之以...
《南华经》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以将自己身体忘掉,进入一种物我两忘境界,即《南华经》所说的“坐忘”,从而体会生命的另一状态。另一种状态下,反而能体会到生命的...
庄子说“仲尼曰若一志”,真真的口诀——一心一意! 栖真办道,你能把心境调拌到“一志”境界,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若,是你。 志,是意识。 一,就不解释了,最简单的数字,语言的过度有损于它的“至简至易”。 要说的是,...
在《人间世》篇解释“心斋”时,庄子有“三听”之论:“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庄子提出了认识世界的三种方式。“三听”之中,若假以笛卡尔以来的主客二分或物质精神二元,将“听之以耳”“听之以心”作感性和理性之分,倒也是不难理解的。现当代...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是什么意思老子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答案 静下心来摒除杂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识逐渐归于一处,专注一心.同时要调整呼吸,使自己的呼吸由快及慢,由浅入深,那时候你就不用...
1724: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抛却杂念)保持高度的精神(灵魂意识)专一状态!不用耳朵听而是用心(混沌、上丹田、松果体)去领悟,不用心(混沌、上丹田、松果体)去领悟,而是用凝寂虚...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 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 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
题名:庄子心斋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 年代:1001000000 尺寸:长134宽34(cm) 款识钤印:归真子 ,购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等名人字画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旧书网
经典解读回曰:“敢问心斋①。”仲尼曰:“若一志②,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③,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④!听止于耳⑤,心止于符⑥《人间世》注释①敢:谦辞,冒昧。 ②若:你。一志
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阴阳应象大论篇: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五运行大论篇: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