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涣(1000—1062)初字公群,后改字文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兄、苏轼伯父。公元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为宝鸡主簿,以能选开宝监,调凤州司法。为永康军录事参军,擢开封府士曹参军。通判阆州,历知祥符、衡州。公元1055年(宋仁宗至和二年),擢提点利州
怀素在公元769年(大历四年)春离开湖南进京之前与苏涣有交往。此间苏涣曾写过一首《怀素上人草书歌》赞怀素草书。根据此诗题下一行注文说:这首诗是兼送怀素赴广州谒见广州刺史徐浩的,徐浩任广州刺史在767年(大历二年)夏四月,所以苏涣与怀素的交游应该是767年(大历二年)四月以前。杜甫晚年流落湖南...
苏涣观察后觉得可疑,问是从哪里捕到的。县尉回答说:“弓箭手发现草丛中有血衣凡招呼同伴们去看,捉到了这个人,并献上。”苏涣说:“弓箭手发现草丛中有血衣,就应当自己取了去请功,又何必招呼他人呢?这一定是在弄鬼。”于是审问弓箭手,弓箭手服罪。后来捕获了真正的...
苏涣,尝访杜甫于江浦,甫请诵新作,有诗美之。涣善放白弩,巴中号为弩跖。后变节从学,乡赋擢第,累迁至侍御史,佐湖南崔中丞瓘幕府。崔遇害,遂逾岭,扇动哥舒晃跋扈交广,伏诛。诗四首。 苏涣的诗词: 变律(本十 赠零陵僧(一作《怀素上人草书歌》)
苏涣,担任郎中并出任衡州知州时,面对耒阳县一起谋杀案,凶手未被擒拿。县尉捉来一名嫌疑人,指控他为凶手。苏涣在审案过程中,对于这一情况表现出了疑惑,他询问嫌疑人的捕获经过。县尉解释说:“是弓箭手在草丛中发现了一件血衣,便立刻召唤同伴前去查看,并将嫌疑人带了回来,将其作为证据上交。”...
苏涣变律毒蜂成一窠译文 苏涣《变律》“毒蜂成一窠”译文:材质低劣的大树梢,高高地悬挂一团毒蜂的窠臼。行人在离树很远的地方看见这个毒蜂窝,连忙避开目光,不敢再看一眼,早已吓得瞠目结舌,魂飞魄散,毛骨悚然。诗句借毒蜂勾勒出称霸一时的恶势力的凶恶面目。首句“一窠”写毒蜂之多,已自成窠臼。二句“...
当苏涣担任衡州郎中时,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受害者被不明身份的盗贼杀害,但凶手并未被捕。当地尉官拘捕了一名嫌疑人,声称他是凶手。然而,苏涣对此表示怀疑,他询问嫌疑人从何处得知这个信息,嫌疑人回答说:“一名弓手在草丛中发现了一件血衣,便叫他的同伴来看,然后找到这个人交给了我们。”苏涣反驳...
苏涣 书名:唐诗学书系(全十七册) 作者名:陈伯海等 本章字数:894字 更新时间:2025-02-18 06:16:31首页 书籍详情 目录 听书 加入书架 字号 背景 手机阅读举报 后续精彩内容,上QQ阅读APP免费读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账号和设备都新为新人
进士及第之后,苏涣成为了中央政府机关公务员。几经升迁之后,苏涣做了侍御史这样一个职务。后来,他又投靠湖南观察使崔瓘,在他手下任了一个官职。苏涣在湖南任职期间,“诗圣”杜甫为了避乱,来到了长沙。慕于杜甫的诗名,苏涣专门前去拜访了他。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后来还成了朋友。两人之间相交的媒介,...
苏涣,蜀地人士,其生平事迹未见于两唐书。苏涣年少时性格狂放,有侠气,因擅长使用白弩,因此在巴蜀地区被称为“白跖”。后来,苏涣改变志向,开始读书学习,学业有所成就。公元764年,他考中了进士,成为唐代宗广德二年的一名进士。公元769年,大历四年的春天,杜甫至湖南,与苏涣有交游。同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