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涣是苏洵的二哥(也有说法称苏涣为苏轼的伯父,但这可能是基于不同家族谱系或传说的解读)。 在文学和家庭背景上,两人虽生活在不同朝代,但都各自在文学领域有所建树,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苏涣与苏洵是兄弟关系,这一关系在历史记载中是明确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关于苏涣生活年代的不同说法,这可能是由于...
苏洵的二哥苏涣比苏洵年长九岁,与苏洵性格完全不同。苏涣聪颖好学,读书勤奋。他的读书方法之一就是抄书,《史记》《汉书》他都抄过,事实证明这是个加强记忆的好办法。苏东坡、苏辙都视他为榜样,苏东坡就曾抄过…
苏涣(1000—1062),初字公群,后改字文父,四川眉州眉山人,苏洵兄、苏轼伯父。北宋末曾任鄢陵知县。 苏涣以郎中的身份任鄢陵知县,当时,收成不好,很多老百姓都穷的揭不开锅,有很多偷到的事情就出现了。有一个哥哥为了把自己弟弟的衣服弄过来,自己穿,就去杀害自己的弟弟,可也巧,弟弟命大,没有被杀死,他拉着自己...
苏涣(1000—1062),初字公群,后改字文父,四川眉州眉山人,苏洵兄、苏轼伯父。北宋末曾任鄢陵知县。 苏涣以郎中的身份任鄢陵知县,当时,收成不好,很多老百姓都穷的揭不开锅,有很多偷到的事情就出现了。有一个哥哥为了把自己弟弟的衣服弄过来,自己穿,就去杀害自己的弟...
苏君即苏序,苏涣乃苏序二子,苏洵的哥哥,苏轼的叔父。 曾巩此段差不多成了定论,几本关于苏轼的书中,我都有读到此事,未曾怀疑。 直到,在孔凡礼的《三苏年谱》中看到另一段描述,才知道,先入为主,未必准确。 他引用《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石昌言哀辞”: ...
苏涣与父亲苏序、胞弟苏洵、侄子苏轼、苏辙共称“眉山五苏”。苏序生于公元973年(开宝六年),性格顽皮,不喜读书,长大后容貌英伟,为人慷慨,乐善好施。苏洵,北宋文学家,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
苏涣建立的三阶教学法和程式化治学范式,苏轼的父亲苏洵据此制定“二子读书日程表”,其治学范式在苏轼身上呈现创造性转化。 少年苏轼沿用此法三抄《汉书》,在“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的程式化训练中执行“日读《汉书》二千言”的计划,培养严谨的治学习惯和自律品格。 苏轼借鉴苏涣“类例法”创立《东坡志林》的...
苏涣(1000—1062)初字公群,后改字文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兄、苏轼伯父。公元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为宝鸡主簿,以能选开宝监,调凤州司法。为永康军录事参军,擢开封府士曹参军。通判阆州,历知祥符、衡州。公元1055年(宋仁宗至和二年),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元1062年(嘉祐七年)卒,年六十二,...
在当时,所有人都把苏洵当成了浪荡子。只有父亲苏序,在别人用怪异的眼光看待自己儿子的时候,始终笑而不语。在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苏序的笑而不语到底代表什么。苏洵一生中参加过三次科举,最早的一次是在18岁。他有个二哥,叫苏涣。当地人都认为苏涣比苏洵有出息多了。苏涣24岁考中进士时,苏洵16岁,想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