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苏涣访江浦诗序》原文及赏析 苏大侍御涣,静者也,旅于江侧,不交州府之客,人事都绝久矣。肩舆江浦,忽访老夫舟楫。已而茶酒内,余请诵近诗,肯吟数首,才力素壮,辞句动人。接对明日,忆其涌思雷出,书箧几杖之外,殷殷留金石声。赋八韵记异,亦见老夫倾倒于苏至矣。 ——《杜工部集》 这篇短文是杜甫...
因此苏涣的出身强盜,其实并不足怪:旧时代的统治者也经常和盗贼相互转化,这个例子不需要举了。杜甫对于苏涣的激赏,因为他只看到苏涣慷慨赋诗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他飞扬跋扈的一面,很可能苏涣也只让杜甫看到他那「静者」的一面,而把那『白跖』的一面收敛起来,不给他看,因此尽管两人相交,互相倾倒,而始终谈不...
在这首诗中,杜甫还把苏涣比作汉末隐居岘山、不入城府的庞德公。第二年,杜甫为避乱自潭州入衡州(治所在今湖南衡阳),曾向衡州刺史阳济推荐苏涣:文武双全、才略超人,既有战国名将白起的勇锐,又有西汉大侠剧孟的义风,还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文采——“剧孟七国畏,马卿四赋良,门阑苏生在,勇锐白起强”(《入衡州...
杜甫一听这首诗,就知道是苏涣从个人失败中得到的教训。诗在艺术上,若拿杜甫平素对诗的要求来衡量,是相当粗糙的。但是它蕴藏着一种新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新的风格。杜甫把这首诗吟味了片刻,便兴奋地向他说:“我一向称赞陈子昂的 《感遇诗》 、 李白的 《古风》 ,今天听到你读了这首诗,可以说是陈李以外,又树...
苏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做盗匪永远没有未来,他于是乎勤奋苦读,不久之后,还真就功名成就,有人说他进士及第——须知,不论李白还是杜甫,一辈子都没有考中进士。后来,苏涣屡次升官,累迁至御史之职。公元769年,杜甫行将去世的前一年,老人家身在长沙,居住在舟楫之内,孤苦伶仃。突然之间,有个叫苏涣的人...
其中时间最长的是潭州(长沙),在那里杜甫以船为家,停留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写下了50多首诗作,包括著名的《江南逢李龟年》。也是在潭州,他遇到了一个命运堪称传奇的来访者——苏涣。那是公元769年的夏末,苏涣带着自己的诗作来到小船上,在杜甫的面前诵读了自己的诗《变律十九首》。杜甫听后极为感慨,称其...
原文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 杜甫 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 虚名但蒙寒暄问,泛爱不救沟壑辱(1)! 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2)! 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3):盈…
但是从杜甫为他写的诗中,就是实实在在的崇拜了,而且令人不解的是,这种崇拜比对于李白的崇拜,更甚! 在对各种史料研究中发现,杜甫对苏涣的崇拜,还是跟李白相关。那时候,李白因为永王的叛逆,受牵连入狱。就这这段时间,苏涣跟杜甫见面了,二人一定谈起了李白。当然虽然都很推崇李白,但是感情上兵不完全一致。杜甫是反...
#杜甫传#【悲剧的结局】(三十五)关于苏涣,我们没有充足的材料,无法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根据旧日的记载,他少年时在巴蜀一带做过"强盗",善于使用白弩,被人称为"弩跖",来往的商人都怕遇到他。后来他放弃了这种生活,专心读书,进士及第,潭州刺史崔璀请他做府中的从事。图片来自摄影师肖恒 ...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百家讲坛]杜甫再次重返潭州 结识“奇人”苏涣选集 更多 《百家讲坛》 20250425 食物的历史(第一部) 1 江山社稷 《百家讲坛》 20250424 《西游记》中的情理法(第二部) 8 铜台府风波 《百家讲坛》 20250423 《西游记》中的情理法(第二部) 7 天真有趣的小妖们 《百家讲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