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5月,时年35岁的苏曼殊在上海宝隆医院病榻上完成了他传世的短篇小说《非梦记》,这是他思想及其文学才华的最后迸发,其中留下一句:“但念东岛老母,一切有情,都无挂碍。”随即离世。6年后,孙中山出资千金,将其遗骨迁葬于杭州西湖孤山北麓。(二)苏曼殊太爱西湖了,他生前曾说,“徘徊于南楼之上,钟声...
这番思考最终促使苏曼殊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1904年1月,他离开了日本,回到了中国广东的番禺县。在雷峰山的海云寺,苏曼殊再度剃度出家,接受了僧侣的戒律,取法号为“曼殊”。这一次出家,对于苏曼殊来说,不再是逃避或是寻求一个简单的避风港,而是一次心灵的重生,一种对于生命意义深刻探索的开始。生命终章:...
不过因两人没有缔结婚约,苏曼殊便被苏杰生交给了河合仙抚养。在苏曼殊两三岁时,苏杰生才将他带回国内。到了苏家,有着日本血脉,又是私生子的苏曼殊自然遭受了不少冷脸,备受欺凌。后来苏杰生生意失败,他带着妾室及家里一些人去了上海,苏曼殊被留在了广东。苏杰生妻子本就不喜这个私生子,苏杰生走后...
适逢此时,苏曼殊从日本东京回国小住,寓居在刘师培府中,竟被革命党人疑为同谋。同盟会会员雷昭性写信给苏曼殊,指责他是清廷侦探,声言要对他采取强烈手段。对于雷昭性的致信警告,章太炎曾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作《书苏元瑛事》为他辩诬。然而,苏曼殊的难堪境地井没有改变,革命同道对他的态度,多由热情转为...
苏曼殊看到自己的恋人因为自己结束了生命,再次让他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回到广州后,苏曼殊便去蒲涧寺出了家,从此开始了雪地袈裟行。若干年后,苏曼殊旧地重游,触景伤情,感慨万千,赋诗一首,诗曰:“孤灯引梦记蒙眬,风雨邻庵夜半钟。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身在佛门,心却依旧牵挂凡尘。二...
寄调筝人三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苏曼殊 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首句“禅心一任蛾眉妒”:这里“禅心”指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蛾眉”则常用来比喻美女,也暗指尘世的诱惑或情感纠葛。整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有着禅定的心境,却也不免遭人嫉妒(这里的“...
原来,当他们熟睡后,苏曼殊又跑到大街上买了更大一包的栗子。一个人吃完了足足五个人的量。那天夜里,苏曼殊的屋内传来了阵阵病痛的呻吟声。可能是苏曼殊身上有着简单和真诚的品质,所以他的朋友很多,而且每个人对他都是用了一百个心的照顾。他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名为柳亚子。为了探望苏曼殊,他带着自己家乡...
后来,苏曼殊有机会去日本留学,在日本的六年时间里,开始加入青年会。与此同时,他在日本也遇到了一个叫菊子的姑娘,并与之相爱。奈何菊子家人并不认可这段恋情,甚至对女儿又打又骂。不甘于命运的侮辱,菊子跳河自杀。苏曼殊似乎因此受到了刺激,直接于日本一家寺庙出家。其实这不是苏曼殊第一次出家,他随父亲...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