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思考最终促使苏曼殊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1904年1月,他离开了日本,回到了中国广东的番禺县。在雷峰山的海云寺,苏曼殊再度剃度出家,接受了僧侣的戒律,取法号为“曼殊”。这一次出家,对于苏曼殊来说,不再是逃避或是寻求一个简单的避风港,而是一次心灵的重生,一种对于生命意义深刻探索的开始。生命终章:...
不过因两人没有缔结婚约,苏曼殊便被苏杰生交给了河合仙抚养。在苏曼殊两三岁时,苏杰生才将他带回国内。到了苏家,有着日本血脉,又是私生子的苏曼殊自然遭受了不少冷脸,备受欺凌。后来苏杰生生意失败,他带着妾室及家里一些人去了上海,苏曼殊被留在了广东。苏杰生妻子本就不喜这个私生子,苏杰生走后...
1918年5月,时年35岁的苏曼殊在上海宝隆医院病榻上完成了他传世的短篇小说《非梦记》,这是他思想及其文学才华的最后迸发,其中留下一句:“但念东岛老母,一切有情,都无挂碍。”随即离世。6年后,孙中山出资千金,将其遗骨迁葬于杭州西湖孤山北麓。(二)苏曼殊太爱西湖了,他生前曾说,“徘徊于南楼之上,钟声...
寄调筝人三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苏曼殊 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首句“禅心一任蛾眉妒”:这里“禅心”指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蛾眉”则常用来比喻美女,也暗指尘世的诱惑或情感纠葛。整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有着禅定的心境,却也不免遭人嫉妒(这里的“...
适逢此时,苏曼殊从日本东京回国小住,寓居在刘师培府中,竟被革命党人疑为同谋。同盟会会员雷昭性写信给苏曼殊,指责他是清廷侦探,声言要对他采取强烈手段。对于雷昭性的致信警告,章太炎曾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作《书苏元瑛事》为他辩诬。然而,苏曼殊的难堪境地井没有改变,革命同道对他的态度,多由热情转为...
苏曼殊看到自己的恋人因为自己结束了生命,再次让他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回到广州后,苏曼殊便去蒲涧寺出了家,从此开始了雪地袈裟行。若干年后,苏曼殊旧地重游,触景伤情,感慨万千,赋诗一首,诗曰:“孤灯引梦记蒙眬,风雨邻庵夜半钟。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身在佛门,心却依旧牵挂凡尘。二...
苏曼殊全部作品:断鸿零雁记,将相遇托付给别离,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情僧苏曼殊的爱,碎簪记,断鸿零雁记,读禅阅世,莲心向佛,将相遇托付给别离:苏曼殊作品集,天涯红泪记(字里行间文库),断鸿零雁记
苏曼殊是以七绝擅长的。他的绝句清新俊逸,饶有诗意,在风调上最近晚唐的杜牧,而在内容上则颇有出新。1、《寄调筝人》苏曼殊〔近现代〕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我一心向佛,情愿忍受多情女子的怨恨; 佛家说怨恨的产生,就是因为有爱有情。带着雨笠,披着蓑衣,...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