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此句出自《心经》,乃阐述万物本质之空性,与现象界之色相,实则不二。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意指人之感受、思想、行为、意识等,同样不离空性。 空,非指虚空无物,而是指万物之本质,无固定自性,无永恒不变之实体。色,则指世间一切有形有相之事物。众生往往执着于色相,以为实有,而不知色相...
接下来,经文说: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与空与般若有什么的关系?也就是般若与真理是什么关系?在《般若心经》里面这样说:真理是空,这般若它不异色,和我们每一个人没有不同,它就是我们自己。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 五蕴与五则: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与五则相合,形成五字一体。这五字,也称为五阴,象征着五种不同的存在状态。🔄 亦复如是:五蕴与五则,两者相依相生,如同人身与两手两足合为一体,彼此不可分割。这种一体性,既非一,也非二,而是五蕴皆空、五则皆空的智慧体现。🌍 参悟之道:参悟者应理当一体皆...
解释般若心经就大致解释这句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
这句话就是: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句话最精华的部分,不在前几句上,而是最后两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两句话也是经常容易被人忽略掉的部分。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色与空是没有区别的,空只是色的分解,色只是空的和合。色一般指可以见到...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篇及翻译崇文书馆 立即播放 打开App,流畅又高清100+个相关视频 更多 9689 3 07:18 App 淫欲心太重怎么办 上 340 0 03:21:55 App 般若正观略讲《心经》|南怀瑾 1506 5 00:27 App 梦参法师开示:...
什么叫做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即是空,在凡夫界来讲的话,有色、受、想、行、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呢?色是缘起法,它就是毕竟空,色法即是佛性。 大悟的人,见一切相就是清净法身。换句话说,凡夫看这个境界,跟圣人看这个境界,是完全不同。凡夫看这个世间,色受想...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段话出自佛教经典《心经》,是阐述佛教空性思想的重要段落。其中,“舍利子”是对听法者的尊称,此处指佛陀的弟子舍利弗。“色”在佛教中一般代表物质世界及一切可见可感的现象,“空”则指事物的本质空性,即一切现象...
这句话出自佛教经典《心经》,是佛教空性思想的高度概括,旨在阐述世间万物本质皆空的深邃哲理。"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舍利子”是佛陀对弟子舍利弗的尊称,作为开场以引起注意。“色”在佛教中常指物质世界的一切有形相者,包括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