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虚 拼音zhì xū词典解释 (1).谓心中不着一物。《管子·心术上》:“君子之处也若无知,言至虚也;其应物也若偶之,言时适也。若影之象形,响之应声也。” (2).极虚无的境界。《文子·精诚》:“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游心乎太无,驰於方外,行於无门,听於无声,视於无形,不拘於世,不繫於...
正如科学家们所言,宇宙起源于一个微小的、几乎不可见的奇点,这个奇点便是至虚的极致表现,它孕育了整个宇宙的诞生与演变。在人生的道路上,“至虚”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若能保持一颗至虚之心,便能超越物质的束缚,洞察生命的真谛。至虚之心,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名利所累,它让我们...
书中具有本体或本源意味”的“生生者”、“不生者”、“至虚”与老庄所说的“道”王粥所说的“无”具有相通之处,都是在寻求一种个体生命与外在世界和谐的状态,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的延续。这种状态无法用科学或逻辑方法证明,需要以宁静的心态去体会自然变化与人内在情绪的感应相通,它引导人超越具体的感性世...
第十六章 【帛书本】至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㠵;㠵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殆。【解释】1.至虚:放松身心,入静到极致。2.极也:观察到事物的...
1、原经文第一句“至虚,恒也。守情,笃也”,在帛书本中为“至虚,极也;守情,表也”,在楚简本中为“至虚,恒也;守中,笃也”,要分别取正确的来凑在一起 而通行本当中为“致虚极,守静笃”,就差得太远了! 老子的本意是说:宇宙之极致是永恒的,如果人能致知,了解宇宙之虚空妙有,使自己达到虚无之极的境...
“至虚恒也,守中笃也。”这应该是我们修身处世的总原则,是修身的宗源。《清静经》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迁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就是说清静是根本,人能虚静,则智慧常现。守中,去人之好恶,不思善,不思恶。以中正之心而...
至虚的概念最早见于《管子·心术上》,它描述了君子的处世态度,如同心中不着一物,以此表达至虚的思想。这种至虚的状态不仅仅是指内心空无一物,更是一种从容不迫、顺应自然的态度。在《管子》中,至虚还被比喻为影子跟随形状,回响响应声音,强调了一种自然而然、随遇而安的心态。在《文子·精诚...
至虚 《至虚》 更新时间:2023-07-06 06:37:36 词语至虚 拼音zhì xū 书写至虚 解释 1.谓心中不着一物。 2.极虚无的境界。
至虚极守静笃的意思 "至虚"指达到极致的虚无状态,即没有任何杂念、欲望和情绪。"守静"则是指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被外界干扰所动摇。"笃"则表示要坚定地信仰和追求。因此,"至虚极守静笃"强调了一个人在修行中需要达到内心完全空灵、保持心境平静、坚定信仰和追求的境界。这个词语常用于道家、禅宗等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