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守静笃(dǔ)虚极是个什么概念呢?应该是彻底的虚空,抛掉思想杂念,尤其是个人欲望,保持内心澄澈,无我利他。注意这里与打坐静修并非一个意思。这里是说内心能保持清净,而打坐只是仪式上的清静。老子的更高智慧在于保持入世的清静,而非出世的清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万物不断生长,我从中观察循环...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出自《道德经》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译文]到达虚空的极限,一直保持着无我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句话的意思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从而考察其循环往复的道理。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16章,体现了老子所提倡的虚心、宁静的智慧。他主张人们应该保持谦虚、不骄不躁的心态,去观察和领悟世间万物的规律,理解它们的...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 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 王乃天,天乃道 , 道乃久,没身不殆 悦读国学译文 把心灵放空到极致 让心灵安住在虚静之中 我通过万物生长,来观察他们循环往复的规律 天下万物纷纷...
首先,“至虚极、守静笃”是达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境界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我们的内心达到“至虚”的状态,才能超越世俗的纷扰和诱惑,洞察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只有当我们“守静笃”,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动摇。这种内心的宁静和清明,使我们有能力去观察和思考万物运行的规律和秩序...
《道德经》,这本诞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巨著,其字里行间蕴含的深邃思想。“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这句话,仅仅14个字,道尽人生至理。意思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至虚极”,简而言之,是心灵的彻底放空,如...
我们先看前两句:“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首先告诉我们要“致虚极”,即整个人达到一种虚空、虚无的状态,而且要达到极致。也就是说,让我们的内心保持一种接近虚无、无挂碍的状态,然后“守静笃”,让我们整个人保持在一种安静、清静,而且很笃定的状态。这时,我们才具备了看待这个世界...
《道德经》道尽人生至理箴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网页链接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出自《老子·道经·第十六章》,意思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这句话,仅14个字,道尽人生至理。意思是: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至虚极”,简而言之,是心灵的彻底放空,老子这句话,就像一把拂尘,扫去心上积尘,让心灵回归最初的纯净与广阔。“守静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