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则无所住,守静笃,而生其心,也就是自性觉醒。唐玄宗说:道者,虚极妙本之强名也。可以说一语中的。
致虚极 守静笃 [原文]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译文]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
无欲态,其实就是这里的“致虚极,守静笃”;观妙态,其实就是这里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在第一章中,老子还说了一句“故常有欲,以观其徼”。 无欲,观妙;有欲,观徼。这两者,其实我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发自由心,收放自如”。 观妙,是谓收,收敛心神,收敛主观,而复归于本根。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心灵达到空明虚无的境界,就会拥有清静自守的状态。
《道德经》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极力做到虚静寡欲,彻底坚持清静无为。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万物纷纷芸芸,各自...
致虛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而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道德经》十六章的内容,是说,心灵达到空明虚无的境界,就会拥有清...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而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于凡俗的我们来说,致虚静的状态,若没有长久静坐的习惯,你怎么可能让心静下来,经过有意识的导引训炼,才可...
虚静:“虚静”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老庄道家思想,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庄子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后来的陆机、朱熹则就明确地从创作论层面上阐说了虚静观。陆机在讲艺术构思时强调“收视反听,耽思旁讯”,虚静观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