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北京前门大栅栏附近,一家小饭馆门口,一名老太太坐在椅子上。井盖上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手工水饺”,地上的牌子上写着一些特色小菜。写在最后:回看80年代北京老照片,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每一张笑脸,都让人印象深刻。80年代,既遥远又熟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
老北京人家家户户都得准备几个烟囱,才足以应对即将来临的寒冷冬天。北京的寒冬遭人诟病。老北京人靠的就是火炉子、煤球和烟囱了。要不然就是睡热乎的火炕,没有这些,北京的老房子根本挡不住刺骨的寒风。所以一到秋冬季节,购置烟囱就是每家每户的必修课。这名大汉双手紧抓车把,脸上尽是吃力的神色,但终归是喜形...
东来顺涮羊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北京独特的饮食文化。来到北京,不妨去品尝一下这道传统美食。十二、六必居 六必居是北京历史悠久的著名酱园,始建于明朝中期,地处北京市前门外粮食店街,即现今的北京市前门大街附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六必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优良的品质,成为京城酱园的...
从1870年至1890年,一位英籍海关总税务司的杰出人物,用镜头记录了北京城的辉煌与韵味。他的黑白历史瞬间,如今经过精心上色和高清修复,重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风采。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每一帧都是历史的见证,值得珍藏的无价记忆!这张摄于1898年的影像,定格了那一时代的风貌与信仰。1914年的历史洪流中,正阳门瓮城...
胡同称得上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来北京旅游,一定要去胡同逛逛,才能真正体会到老北京的味道。北京十大胡同分别是:南锣鼓巷、帽儿胡同、国子监街、金鱼胡同、东交民巷、菊儿胡同和八大胡同、烟袋斜街、琉璃厂、西交民巷。这十大胡同前六个主要集中在北京东城区,后四个主要在西城区。南锣锅巷:北起鼓楼东大街...
关于什么是“老”,起码祖上建国之前就得住在北京了,这个标准是最低的。通常情况下祖上至少是清朝就来到北京了,这才算是“老”。至于“北京”这个概念,今天来看就比较模糊了。明清两代的北京就是指北京城,今天的二环之内。1368年明征虏将军将军徐达兵临元大都,元顺帝弃城而逃,徐达兵不血刃就攻克了元大都。
老照片:城市记忆1929年,古香古色的老北京 北京孔庙,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的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笼络汉族的封建贵族和士大夫,下令袭历代旧典,命宣抚王楫于金枢密院建宣圣庙,祭祀孔子。北京孔庙位于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与南京夫子庙、吉林孔庙和曲阜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西四是北京...
这是一张,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西站照片。画面里,一列绿皮旧式列车正驶入站台。远处隐约可见一段蜿蜒的城墙影子——那正是万里长城的壮美身影。照片中的列车外观比较陈旧,似乎已经服役多年。但对于老北京人来说,这旧式火车才是记忆深处的经典印记,也是他们实实在在的出行工具。作为京城主要客运站之一的北京西站,更...
一、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