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罗振玉在许多甲骨文集联书法的落款上,都会写上“贞松罗振玉”几字,这些作品均为罗氏五十九岁后所书。因为一九二四年,罗振玉得逊帝溥仪赐匾“贞心古松”四字,从此便以“贞松老人”自号,晚年作书一律不忘署“贞松’二字。 罗振玉书写的甲骨文书法,并不真的以龟甲兽骨上的锲刻线条为模仿,...
罗振玉《甲骨文老寿文学七言联》纸本 130.7×32.7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老寿相传有彭祖,文学在昔称子游。 款署:序东姑丈大人属,集殷契文,罗振玉书于辽东。 钤印:上虞罗振玉印(白文)、岁寒退叟(白文) 罗振玉《甲骨文三德五风七言联》130×...
此次在成都博物馆展出的几片甲骨,看上去貌不惊人,其实有着颇为传奇的身世——它们是旅顺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来自“甲骨四堂”之一罗振玉的珍藏。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金石学家和敦煌学家。罗振玉 “甲骨四堂”指的是中国近代对甲骨文考释和...
本书所载罗振玉《节临汧殹鼓铭文条幅》 ,所临为石鼓之第二鼓,雄浑之气,跃于纸上,且此临作用乾隆佳纸,画乌丝栏,可谓铭心之作。 罗振玉 临殳季良父壶铭文条幅 殳季良父壶拓片 今受西泠印社出版社之托,编《罗振玉临先秦文字七种》一书,本书沿袭『名家真迹法书集』丛书之例,以名家真迹为底本,单字原大...
罗振玉在1903年首次见到甲骨墨拓本后,开始对甲骨文进行研究,成为我国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之一。 他不仅搜集了大量的甲骨,还对甲骨文进行了系统的考释和研究,出版了多部重要著作,如《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等,对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初名振钰,字叔宝,又字式如,后改名振玉,字叔蕴、叔言,号雪堂、永丰乡人,晚号贞松老人、松翁、含章等。
近现代研究甲骨文者有著名的“四堂”: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鼎堂郭沫若和彦堂董作宾。四人研究甲骨文的侧重点不一样,成就也各不相同。 《六朝墓志菁英二编》封面 罗振玉因研究甲骨文较早,著有《殷墟书契考释》《殷商贞卜文字考》等书,具有先导意义,功莫大焉。他曾在安阳搜罗甲骨达两三万片之多,并利用...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初名宝钰(振钰),字式如、叔蕴、叔言,号雪堂,晚号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出生于江苏淮安。罗振玉对中国的科学、文化、学术颇有贡献,他参与开拓中国的现代农学、保存内阁大库明清档案、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与传播、整理敦煌文卷、开展汉晋木简的...
写个寂寞——罗振玉甲骨文联被后人这么抄袭? 罗振玉《甲骨文老寿文学七言联》纸本 130.7×32.7cm×2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老寿相传有彭祖,文学在昔称子游。 款署:序东姑丈大人属,集殷契文,罗振玉书于辽东。 钤印:上虞罗振玉印(白文)、岁寒退叟(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