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卫兵运动是发生在60年代后期中国大地上的一场在错误路线指导下适应发动和进行“文化大革命”需要的千百万学生、青年的造反活动。简介 红卫兵是中国“文化大革命”中以学生为主体自发成立并取得毛泽东支持的群众造反组织。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将一大批满怀冲动激情而又对社会缺少认识的青年学生作为先锋推上了...
“天派”、“地派”的“领头羊”北大“新北大公社”、清华“井冈山”、北航“红旗”、地质“东方红”、师大“井冈山”等 “左派”造反红卫兵组织,主要头头聂元梓、蒯大富、韩爱晶、谭厚兰、王大宾号称北京造反派红卫兵的“五大领袖”。文化大革命率先起事的红卫兵领袖们 卜大华,清华附中红卫兵领导人,红卫兵发起者之一...
红卫兵中,排名第4的是韩爱晶。韩爱晶于一九四五年生于一个很平凡的农家,父亲在一场革命中英勇地死去,之后是他的父亲,也就是中共党员将她抚养长大。继父对韩爱晶的教育很好,韩爱晶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航天大学,进入了航空专业。韩爱晶在进入一个特别的时代之后,率领北京航空学校的同学们,连续28天24...
1. 王大宾:从红卫兵头目到工业领军人物 王大宾,四川凉山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61年,通过自身努力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成为大学生。在北京读书期间,他入党并投入造反运动,成为红卫兵头目之一。特殊时期结束后,王大宾被隔离审查,判处有期徒刑九年。1983年获释后,他投身工业建设,担任某公司总经理。然而,2019年6月...
红卫兵(学名:Acer rubrum ‘Scarlet Sentine’):原产美国东海岸,是落叶大乔木。生长较快,株高12米到14米,冠幅6米-7.5米。能适应多种范围的土壤类型生长。树形垂直较窄,花黄绿色,春天叶子深绿色,秋天叶色从黄橙色到橘红色。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可以抵御潮湿的土壤,垂直分支,长成后树形为椭圆形的柱形。
据9月15~17日的不完全统计,3天内共发生30起北京红卫兵打人事件,被打达100人以上,其中斜土路第一小学支部书记被打成重伤。9月18日,北京红卫兵南下兵团九纵队、十六纵队两次冲击西藏中路沐恩堂,用皮带殴打了6个牧师。9月19日,北京红卫兵南下兵团第七纵队和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八·一八”红卫兵殴打音乐家贺绿汀...
红卫兵组织是在毛泽东支持之下发展起来的。但是,红卫兵在“文化大革命”中自然消失了,这与毛泽东对红卫兵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有直接关系。 毛泽东曾经认为,搞“文化大革命”依靠的力量是青年学生,因此他支持红卫兵。 从1963年起,毛泽东就认为中国存在一个官僚资产阶级,并且已...
红卫兵五大领袖之首,曾写出文革第一张大字报,最终落得孤独终老 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是最有时代特色的一群人,据说当时的红卫兵有“五大领袖”,影响力非常巨大。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被称为“第一个红卫兵”的聂元梓。聂元梓之所以如此突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写出了文化大革命的第一张“大字报”,随后毛泽东在《...
核心提示:从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的红卫兵总计达1,100万人,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1.6%,创造了世界检阅史上的奇观。 毛泽东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 毛泽东历来认为,青年学生最具有革命精神。“五四”运动由学生而起,自天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