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号”科考船。青岛海事法院供图 国企平台助力“海大号”重生 据公开资料显示,“海大号”海洋科学调查船于2013年服役,排水量2650吨,甲板作业空间高达520平方米,可从容摆放8个标准集装箱实验室或海洋调查科考设备集装箱。这是一艘专门用于海洋地质资源探索而建造的船舶。“海大号”科考船。青岛海事法院供图 过...
1993年5月2日凌晨,一艘科考船上的107名科考家正在睡梦中,突然,一阵巨大的轰隆声响起,惊醒了所有人。他们开始逃离房间,却发现船舱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烟雾弥漫,出路被火焰封锁。科考人员们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一时间不知所措。经验丰富的船长通过广播让大家前往甲板上集合。尽管面对着浓烟和烈火,科考家们还...
总台央视记者 吴天白:在浙江舟山六横岛码头,可以看到已经完成全面升级的“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甲板上的科考设备都是本次新安装的,通过升级,让这艘有40多年船龄的老船从一艘补给船变成了科考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由中山大学投入近亿元改造。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海洋和极地科学考察,它配备了先进的探测...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究员“极地”号破冰科考船总设计师 张福民:“极地”号破冰科考船建造完成以后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国家把整个冰区的,也就是包括南北两极的科考体系,完全系统化了,就是我们自主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可靠平台,能够有利于我们国家未来深海、深远海以及极地的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3月31日报道,澳大利亚当局正在密切监控一艘中国科考船,该船搭载深海潜水器,近期穿过澳大利亚南部水域。澳大利亚一些分析人士称,这艘船有军事目的。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有关问询表示,中方一贯按照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在相关的海域从事正常的海上...
当年10月,我国第三代极地科考船,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极地破冰船“雪龙”号投入使用,首次前往南极地区执行考察任务,参与到中国第11次南极考察中。相较于“向阳红10”号、“极地”号,“雪龙”号最大的不同是其所具备的破冰能力,即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当1999年我国正式组织...
“大洋”号科考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4000吨级科考船,宛如一座漂浮的科研堡垒,屹立于碧波之上,承担着海洋综合探测与科学研究的重任。晨光初照,海面上泛起金色的涟漪,“大洋”号的身影显得格外壮观。孩子们和家长们在船长杨江志的引导下,踏上了一场充满惊奇与发现的科考之旅。沿着狭长的通道,一间间舱室依次展现在...
杨明明告诉我,多波束测深仪是科考船必备也是最常用的仪器。通过船舶底部的换能器,多波束将声波发射到海底后再反射回来,从而获取相应数据。根据探测水深的不同,多波束又分为深水多波束和中浅水多波束等。在杨明明的指导下,我对海底地形数据进行了采集。我首先在电脑上打开甲板单元,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接着,...
是海洋科考领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而这一次 你将有机会登上这艘造价3亿的科考船 体验水手的生活,感受航海文化的魅力 你不知道的沈括和“沈括”号 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中国人便已轻舟出海,成为世界上最早探索海洋的族群之一。自有文字记载从春秋战国直到明代,中国人的航海水平都位于世界前列,在唐宋元...
3月17日,记者从双流区获悉,由四川双流经开区企业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希望森兰)自主研发的智能岸电系统日前成功为“嘉庚号”科考船供电,这不仅是希望森兰在绿色港口建设领域的又一突破,也为我国海洋科考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绿色能源支撑。绿色环保智能 科考船上的成都“黑科技”据介绍,“嘉庚号”是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