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该作品是颜真卿为追祭从侄颜季明而作的草稿,全文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内容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
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是颜真卿著名的“三稿”(另二稿《争坐位稿》《告伯父文稿》)之一,曾收入宋、明、清诸代从刻本中,历代效仿者不绝,褒赞不断。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祭侄文稿全文和译文注释祭侄文稿全文和译文注释 《祭侄文稿》原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
颜杲卿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写,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全文共计234字,释文如下: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
流传于世的《祭侄文稿》作品尺寸并不大,约两张A4纸大小,却堪称伟大的作品。它烙刻下厚重悲壮的历史记忆,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华,赓续了博大厚重的书法脉络,其情性张力纵贯古今,其正大气息跃然纸上。家国恩仇、亲情至爱,笔笔传神,字字泣血……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
《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
《祭侄文稿》结字宽博舒展、以横取势,松紧得宜,打破了王羲之以纵取势的潮流。字势高低错落、俯仰得宜。章法上下致密,左右呼应。墨色燥而无润,干练流畅,挥洒自如。字形大小变化、开合收放随情感起伏。此作递藏有序,如今藏于台北故宫。最近该馆对此作进行了全新修复,连最细微的笔画都清晰无比,如同颜真卿当场...
颜真卿《祭侄文稿》高清欣赏(附释文) 颜真卿《祭侄文稿》(附释文,高清晰) 颜真卿《祭侄文稿》 行草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
出土时全卷仅剩余13行,但字字清晰可辨,与台北故宫藏本相比,敦煌残本更为真实生动,不禁引起网友怀疑,台北所藏《祭侄文稿》是假的。卷中字体骏涩飞动、圆转雄奇,形态茂密挺拔,与他楷书的端庄平稳截然不同,大多东倒西歪、险绝欹侧,例如“同”字,笔画向右上方挑起,左边偏沉。好在四周收紧的结构,保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