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单介绍傅雷的神似论? 经过大量翻译实践,傅雷先生提出翻译思想“神似论”。1995年9月,傅雷先生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写道:“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从此,“神似论”成了傅雷先生翻译思想的精华。 傅雷先生认为不同国家语言文化不同,所以在翻译时他强调传达原著的精神、内涵等,...
神似则是指译作要栩栩如生地呈现原作品中颇有风韵的艺术形象和意犹未尽的词句,简言之即传神,顾名思义就是传原作品的精神,透过字里行间,把隐藏在内的意蕴表达出来。“神似论”最初是由陈西滢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提出的,他用美术创作和临摹作比喻,指出翻译的三种境界:形似、意似和神似。傅雷先生于 1951 年...
钱钟书的化境论 傅雷的神似论 3神似论和化境论的比较4 我们的观点 钱钟书“化境’论的起源 钱先生的“化”,是从《说文解字》的一段训诂文字中引申出来的。《说文解字》卷六口部第二十六字:“‘化’”,译也。从‘口’,‘化’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化’,读若‘言为’。南唐以来,“小学”家都...
宋代绘画理论在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欧阳修、沈括和苏轼的重神似论尤为突出。从春秋到两汉,绘画重视形似,但自东晋顾恺之提出传神论后,神似逐渐受到重视。到了宋代,文人画兴起,重神似超过重形似,成为评画的主要标准。欧阳修明确提出“画意不画形”的主张,强调画“意”而非抛弃“形”。沈括也认为“书画之妙,当...
🎉小伙伴们,准备翻译硕士(MTI)考研的小伙伴们注意啦!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带来翻译理论的干货分享。📖💡傅雷的神似论认为,翻译的精髓不在于形式上的相似,而在于内容上的神似。这一理论强调了翻译的核心在于传达原文的精神和意境,而非仅仅追求字面上的对应。📌💪...
浅析科技翻译中的“神似论”
许渊冲(1979):三美论。1982:三化论。 许渊冲(1980):三之论 许渊冲(1982):三美与三似论 许渊冲(1983):三美与三化论 许渊冲(2002):形似·意似·神似“三似论” (这篇文章尚未查到准确发表年份,暂…
钱钟书和傅雷的化境和神似翻译标准钱钟书的化境论钱钟书的化境论1傅雷的神似论傅雷的神似论2神似论和化境论的比较神似论和化境论的比较3我们的观点我们的观点4Contents 钱钟书化境论的起源钱先生的钱先生的化化, ,是从是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的
神似则是指译作要栩栩如生地呈现原作品中颇有风韵的艺术形象和意犹未尽的词句,简言之即传神,顾名思义就是传原作品的精神,透过字里行间,把隐藏在内的意蕴表达出来。“神似论”最初是由陈西滢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提出的,他用美术创作和临摹作比喻,指出翻译的三种境界:形似、意似和神似。傅雷先生于 1951 年...
般化、抽象化走向专业化、具体化的开始。客观地讲, 傅雷的“神似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未尝不是对前 人的成功经验, 尤其是白话翻译30 年来在传神方面所做努力的总结。但傅雷没有停留在此不前, 他的成 绩在于他解释了为什么文学翻译应侧重于“神似”; 他还详细阐述了达到“神似”译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