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子冶和曼生壶的最大不同,是他更加重视在壶铭之外加入中国画的元素,尤其善画竹,并将竹刻应用于文人壶之上。他打破了曼生壶较为单一的铭文陶刻风格,使文人壶在视觉效果上更丰富多变。瞿子冶喜欢在壶身各处横陈竹枝,配上飞白的款识,构图新颖。他还将诗句题词藏于竹叶之中,别开生面。瞿子冶开创的竹刻文人...
瞿子冶,字子冶,名应绍,是上海松江人,他不仅擅长诗文,更在书画和鉴赏方面有着卓越的造诣。📜 这款紫砂壶的长、宽、高分别为15.2cm、10.8cm和10cm,其独特的形制与曼生石瓢有所不同。壶身和壶把的三角形设计更为规整,被誉为“瘦壶”,透露出一种刚韧之气,令人感受到抑扬顿挫、挺拔凛然的韵味。🎨 瞿子冶不...
引入文人画的元素,以瞿壶最常见的竹枝刻饰而言,子冶恢弘恣纵的书画风格,并未因转换到创作空间远小于纸的紫砂壶而受到局限,反而天机潇洒,大胆打破壶身结构限制,藉由以势取胜的构图,创造出大开大阖的布局。
《清瞿子冶石瓢壶》是清代文物,高6.2厘米,口径5.5厘米,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文物鉴赏 清瞿子冶石瓢壶身刻竹一丛,题“茶香一屋,左右修竹”,署“子冶”,盖镌“补笙茶具”。底钤篆书阳文“壶公”方印,把下篆书阳文“吉口”小印。作者信息 瞿子冶,名应绍,字子冶,初号月壶,改号瞿甫,又号老冶、陛...
瞿子冶(1780-1849年)名应绍,初号月壶,后改瞿甫,字子冶,又号老冶、陛春,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上海人。善鉴别金石文字、收藏古器物,工诗词、尺牍、书画、篆刻、鉴古,善兰竹,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最善画竹。“子冶石瓢”是他的代表作,为曼生之后文人壶代表。常制紫砂壶,或请精者制后自作铭文,或绘竹梅锓于...
清代书画名家瞿子冶的象牙印规,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功能多样,堪称篆刻家的实用好物。这款象牙印规呈浅纯黄色,质地润泽细腻,精光内含。其形状为曲尺形,尺寸为纵6厘米、横3.5厘米、厚1.1厘米。设计巧妙,不仅刻有铭文,还利用周边镌印四方,携带使用极为方便,显示出匠人的匠心独运。印规...
归文休与瞿子冶的作品都体现了风雨中的竹窗诗画的意境。归文休的诗文得家法,与王志坚、李流芳并称三才子,其诗画作品充满了明末文人画的韵味。而瞿子冶则以其独特的书画、篆刻技艺,将文人壶的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两人的作品都体现了风雨中的竹窗诗画的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0...
瞿子冶继曼生之后,将书画与砂壶结合,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风貌,人称“瞿壶”。瞿壶以石瓢为经典代表,众所周知,瞿氏好为墨戏,而于画竹功力最深,肆笔所至,纵意自如,论者咸时下第一手。南朝时画家毛惠远就已提出“纵横逸笔”的造型艺术,瞿子冶深谙此“纵横之法”,其钟情竹子题材的书画创作,出于大量题画诗的需要,平...
子冶石瓢拓印 溧阳姜丹书先生在《晚近美术家小传》一文中记:“瞿子冶,名应绍,号月壶,晚年自号瞿甫,又署老冶。道、咸间贡生,上海名士。最善画竹,浓淡疏密,错落有风致。兰柳亦工。又擅篆刻,每好刻竹于宜兴茗壶上,规摹曼生,古朴精雅,允足传世。收藏古器甚富,亦善鉴别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