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子冶的原名是瞿应绍,字子冶,有号月壶,晚年则号瞿甫,同时也署名老冶、壶公冶父。他最擅长画竹,对兰花、柳树也颇有心得,除此之外,他还精于书法和篆刻。在紫砂壶上,他的刀刻和绘画多为行书风格,尤以梅竹双清最为人称道。瞿子冶十分崇尚王翚、恽寿平、黄公望、米芾等名家,常在创作中融入他们的艺术理念...
瞿子冶和曼生壶的最大不同,是他更加重视在壶铭之外加入中国画的元素,尤其善画竹,并将竹刻应用于文人壶之上。他打破了曼生壶较为单一的铭文陶刻风格,使文人壶在视觉效果上更丰富多变。瞿子冶喜欢在壶身各处横陈竹枝,配上飞白的款识,构图新颖。他还将诗句题词藏于竹叶之中,别开生面。瞿子冶开创的竹刻文人...
引入文人画的元素,以瞿壶最常见的竹枝刻饰而言,子冶恢弘恣纵的书画风格,并未因转换到创作空间远小于纸的紫砂壶而受到局限,反而天机潇洒,大胆打破壶身结构限制,藉由以势取胜的构图,创造出大开大阖的布局。
瞿子冶(1780-1849年),名应绍,初号月壶,后改瞿甫,字子冶,又号老冶、陛春,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上海人。善鉴别金石文字、收藏古器物,工诗词、尺牍、书画、篆刻、鉴古,善兰竹,有“诗书画三绝”之称。最善画竹。“子冶石瓢”是他的代表作,为曼生之后文人壶代表。常制紫砂壶,或请精者制后自作铭文,或绘竹梅锓...
子冶石瓢拓印 溧阳姜丹书先生在《晚近美术家小传》一文中记:“瞿子冶,名应绍,号月壶,晚年自号瞿甫,又署老冶。道、咸间贡生,上海名士。最善画竹,浓淡疏密,错落有风致。兰柳亦工。又擅篆刻,每好刻竹于宜兴茗壶上,规摹曼生,古朴精雅,允足传世。收藏古器甚富,亦善鉴别金石...
清代紫砂名家瞿子冶珍爱的赏石瞿子冶(1780-1849),名应绍,字子冶,一字陛春,晚号瞿甫,又署老冶、壶公冶父等。松江人,道光贡生,曾官玉环同知。工诗文,擅书画,善金石,精鉴赏,富收藏,嗜壶艺,集名士文人艺匠于一身,尤好画竹制壶,传世画作中,以画竹最多。瞿又善制壶,其制壶之名远超书画造诣,创有“子冶石瓢”...
子冶,即瞿子冶,本名应绍,字子冶,曾担任训导一职,来自上海松江。他才华横溢,不仅精于诗文,其作品闪耀着深华的光芒,情感缠绵悱恻;而且擅长书画,晚年时兰竹画作尤为出色,笔触放逸,被世人所推崇。更值得一提的是,瞿子冶对紫砂壶情有独钟,自号「壶公」,足见其对紫砂壶的热爱与专注。如今,我们常将“壶...
作者简介:瞿子冶(1778~1849),名应绍,字陛春,号子冶、月壶,晚号瞿甫、老冶、石瞿、缄斋,室名毓秀堂、万竹盦,上海人。清道光年间贡生,官玉环同知。工诗,善书画,精兰竹。又长篆刻,好刻竹于宜兴茶壶上,擅制紫砂壶,法陈曼生。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
瞿子冶的晚期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金士恒代刻的,甚至有些作品在金士恒去世后,由他托名继续创作。🍵 从壶型来看,瞿子冶的晚期到金士恒的早期,许多石瓢壶的制作者都是王东石。这些壶上既有瞿子冶的印款,也有“墨壶”这类归到金士恒名下的印款,制作工艺都相当精湛。
瞿子冶,原名瞿应绍(1778~1849),字陛着,号子冶,又号月壶,上海人。他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廪贡生,诗文才华横溢,擅长篆刻和绘画,师从恽南田。瞿子冶一生收藏了大量古物,家中陈设尽是尊彝及古今名人墨迹。他制作的壶具众多,大多模仿陈曼生的作品。他雇用了多名陶工,使用宜兴高岭土制作各种壶模,自己在壶上绘画题诗,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