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直寻”的含义 “直寻”是钟嵘针对五言诗提出来的创作观念。钟嵘在《诗品序》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直寻”,是指从感物动情之中直接求得胜语佳句,而不是在前人典故或诗作中寻词觅句。诗歌的创作灵感、素材和语言都有赖于“物”的感召和“情”的摇动,而不靠用事用典。在创作过程...
“直寻”指直接从自然景色中选取形象,用自然清新的语言加以表达。出处 “直寻”一词,出自《诗品序》。钟嵘在反对诗歌语言堆砌典故时说:“至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
所谓“直寻”是强调诗歌创作应以“自然”为上,要在感物兴情的基础上,直书所见,以景寓情。“直寻”的真谛,就在于能自然地传达出真情实感。与倡导“直寻”相联系,钟嵘强烈反对竞相“用事”的流俗。在诗歌作品中堆砌典故,其要害乃是窒息人的情性和灵感。有伤“自然英旨”。钟嵘重视“直寻”,体现了对《诗经》...
拼音: wǎng ,chǐ ,zhí ,xún 释义: 枉:弯曲。直:伸直。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弯曲的只有一尺而伸直的却有八尺。🈯在小处做些让步,以求在大的方面得到更大的利益。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近义词: 以小求大 反义词: 因小失大0 0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
直寻与补假 □卧红轩 就这两种诗而言,无疑地,直寻的诗更贴近诗的本质,即西人所谓“愤怒出诗人”之意。而检验诗歌的标准,也首重感发的力量。 灯下 钟嵘《诗品》: 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所谓“补假”,乃指借用前人陈言和使用典故;“直寻”乃指直接抒写。钟嵘的这一观点影响深远,至严羽仍云“诗...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wǎng chǐ zhí xún ] 枉:弯曲。直:伸直。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弯曲的只有一尺而伸直的却有八尺。比喻在小处做些让步,以求在大的方面得到更大的利益。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近反义词 反义词 因小失大 典故成语...
答吕子约》:“然区区之事,于此犹不能忘言,更祝深以门户道学之传为念。幸甚,幸甚,枉尺直寻,素未尝以此奉疑也。”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后汉书.张衡传》“枉尺直寻,议者饥之,盈欲亏志,孰云非羞?”成语辨析 【近义词】以小求大 【反义词】因小失大 ...
直寻 zhíxún Direct Quest 诗人即兴而感,直接抒写。这是南朝钟嵘《诗品》中针对诗歌过多使用典故的现象提出的创作主张,他汲取了道家的自然思想,通过考察前人的优秀诗篇,提炼出一种新的诗歌创作方式——“直寻”,即直接描写所感知事物...
枉尺直寻指弯曲一尺而能伸长八尺。语本《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后比喻损失小部分以求大范围的收获。《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传》:“枉尺直寻,议者讥之,盈欲亏志,孰云非羞?”《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戴逵传》:“苟迷拟之然后动,议之然后言,固当先辩其趣舍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