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在《诗品》中提出“直寻”,核心在于“即目”“所见”的直接性,认为诗人应直接从现实情境或内心感受出发进行创作,而非依赖前人典籍或刻意雕琢辞藻。具体包括:1. 反对滥用典故与声律束缚,认为这会破坏诗歌的自然与真实;2. 强调诗歌需有“风力”(情感力度)与“丹采”(语言之美)的结合;3. 主张“吟咏情性”,通...
钟嵘所谓“即目”“所见”就是即目会心的意思,评阮籍诗说“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就包含着对形象性的深刻认识,要求诗歌形象鲜明突出,同时形象又含有无穷的意味。说玄言诗“淡乎寡味”也是说玄言诗缺乏形象。 再次,“直寻”说,包含有钟嵘对自然美的追求。认为诗歌过分讲究用事,就缺乏“自然英旨”,评颜延之的...
《诗品》从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出发,提出诗要写出自然英旨之作,诗当“直寻”、“即目”,即景抒情,自抒胸臆,反对矫揉造作的诗风和繁密的用典,达到物我交融、和谐默契的境界,就像是在“再现”思维中,内在的意要“宣内以象外”,将瞬间直觉的审美意象直接表达,自然形成一种文学意象,这样才能“称物”,从而创造...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著作,《诗品》中文学思想包括诗歌发生论、本质论、诗体论、创作论和诗学理想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吟咏情性说”、“直寻说”、“滋味说”、“风骨说”等多个文学理论主张。《诗品》从诗歌“吟咏情性”的本质出发,提出诗要写出自然英旨之作,诗当“直寻”、“即目”,即景抒情,自抒胸...
钟嵘“直寻”与曹操“古直”之“直”差别刍议
“直”的表现形式为“赋”且看在钟嵘的描述中何为“直”其一:思君如流水既为即目; 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 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 明月照积雪讵出经、 史。 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6P24其二:直书其事,寓言写物。6P19这是诗品中最直接描述 6、“直寻”说的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看书,无论是潺潺的流水,...
--来源《初春登楼即目观作述怀》 太宗皇帝 4、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 --来源《入潼关》 太宗皇帝 5、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来源《秋日二首 一》 太宗皇帝 6、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 --来源《春池柳》 太宗皇帝 直寻名字宋词来源:
仅从此我们也能从侧面判断,钟嵘诗品中的直寻不仅仅是反应现实,即目所见,直抒胸臆这些简单的短语就能解释的。故而对于钟嵘这样的心思缜密,能够提出一个千古难以跨越的理论体系的理论大家而言,其“直寻”说也必然存令人深思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从“直寻”的源头来溯源疏流,找到“直”为何物,有什么表现形式;“寻”的...
钟嵘所谓“即目”“ 所见”就是即目会心的意思,评阮籍诗说“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就包含着对形象 性的深刻认识,要求诗歌形象鲜明突出,同时形象又含有无穷的意味。说玄言诗“淡乎寡味” 也是说玄言诗缺乏形象。再次,“直寻”说,包含有钟嵘对自然美的追求。认为诗歌过分讲究 用事,就缺乏“自然英旨”,评...
“直寻”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