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直寻”的含义 “直寻”是钟嵘针对五言诗提出来的创作观念。钟嵘在《诗品序》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直寻”,是指从感物动情之中直接求得胜语佳句,而不是在前人典故或诗作中寻词觅句。诗歌的创作灵感、素材和语言都有赖于“物”的感召和“情”的摇动,而不靠用事用典。在创作过程...
直寻是南朝梁钟嵘用语。指诗人直接抒写他所感受到的东西。《诗品序》:“观市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认为写景抒情应有真切的审美感受。表达不假雕饰,生动鲜明,有自然之美。钟嵘不满当时有的诗歌大员搬用典故,以致作品板滞晦涩。感情表现暗味无力。他认为实用性文章,如诏策奏议之类,可旁征博引以证今。而...
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所谓“补假”,乃指借用前人陈言和使用典故;“直寻”乃指直接抒写。钟嵘的这一观点影响深远,至严羽仍云“诗有别才,非关书也”;王国维更以“隔”与“不隔”第其高下,并谓“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盖因后者以“补假”而产生...
枉尺: 1.见"枉尺直寻"。 枉尺直寻是什么意思 wǎng chǐ zhí xún 《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后因以"枉尺直寻"比喻小有所损,而大有所获。国语辞典 ...
枉:弯曲。直:伸直。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弯曲的只有一尺而伸直的却有八尺。比喻在小处做些让步,以求在大的方面得到更大的利益。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近反义词 近义词 以小求大 反义词 因小失大 大家
“直寻”说是钟嵘的诗歌创作理论。 许文雨在《诗品讲疏》中说:“直寻之义,在即景会心,自然灵妙,即禅家所谓‘现量’也。”意即好的作品总是作家在触景生情,情与物冥的过程中产生,形成美妙的意象,并非由苦苦思索,呕心沥血得来。而是即景会心的产物,即直觉的产物。首先,“直寻”说是在“吟咏情性”诗歌本质观的...
所谓“直寻”是强调诗歌创作应以“自然”为上,要在感物兴情的基础上,直书所见,以景寓情。“直寻”的真谛,就在于能自然地传达出真情实感。与倡导“直寻”相联系,钟嵘强烈反对竞相“用事”的流俗。在诗歌作品中堆砌典故,其要害乃是窒息人的情性和灵感。有伤“自然英旨”。钟嵘重视“直寻”,体现了对《诗经》...
直寻 zhíxún Direct Quest 诗人即兴而感,直接抒写。这是南朝钟嵘《诗品》中针对诗歌过多使用典故的现象提出的创作主张,他汲取了道家的自然思想,通过考察前人的优秀诗篇,提炼出一种新的诗歌创作方式——“直寻”,即直接描写所感知事物...
拼音: wǎng ,chǐ ,zhí ,xún 释义: 枉:弯曲。直:伸直。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弯曲的只有一尺而伸直的却有八尺。🈯在小处做些让步,以求在大的方面得到更大的利益。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近义词: 以小求大 反义词: 因小失大0 0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
这里的“直寻”,指的是诗人创作时应直接抒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与所见所感,而不应过分依赖典故、比兴等间接手段。它强调的是一种自然流露、即景生情、直抒胸臆的创作方式。 1. **真实性**:直寻要求诗歌表达的内容必须是作者的真情实感,反对矫揉造作和虚情假意。 2. **直接性**:强调诗歌语言要直接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