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惑论》作为佛教传入中国早期,本土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历史价值是巨大的,它是我们认识佛教由浅入深的第一个里程碑,虽然还没有达到《坛经》丰碑的程度,但它用中国传统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和具体实例来为不明白佛教的人解疑释惑,这种思维方法是正确...
理惑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1.道理上的迷惑错误,如迷惑于四谛的道理是。2.根本无明之惑,能障碍和覆蔽中道的道理,而使中道的道理不能显发,叫做理惑。更多:https://www.bmcx.com/
理惑论全文解释 理惑论全文解释如下: 《理惑论》是三国时期牟子所写,内容为阐述佛教与儒教、道教之间的关系,以及佛教的伦理道德观念。该文认为,佛教和儒教、道教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伦理道德方面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佛教强调慈悲仁爱平等、无欲等道德观念,这与儒教的仁义礼智、道教的清静无为等思想有...
理惑论 一云苍梧太守牟子博传牟子既修经传诸子。 书无大小靡不好之。 虽不乐兵法。 然犹读焉。 虽读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是时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 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谷长生之术。时人多有学者。牟子常以五经难之。道家术士莫敢对 焉。比之于孟轲距杨朱墨翟...
“对牛弹琴”出自《理惑论》 成语“对牛弹琴”出自《理惑论》。现代对此成语的解释是:比喻对不能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此解释其实是有违其本来面目的。 清代石涛画《对牛弹琴图》(局部) 《理惑论》有载:“昔公明仪为牛弹琴《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
理惑论历史词典解释 书名。亦名《牟子理惑论》、《牟子》,本名《治惑》。一说东汉牟子撰。仿老子《道经》体例,全文亦三十七篇。宣扬儒、佛、道合一。针对当时社会上各种非佛之说,一一予以辩驳,以解“世俗”之惑。文中援引老、庄以申佛旨,是研究汉魏之际佛教史重要资料。载《弘明集》卷一。 词语分解: ...
从其本质而言,夷夏之辨,其实就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是文明之辨。是文明和野蛮的分野。这种民族文化认同,对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佛法西来,被定义为夷而受到排挤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理惑论》引用本土先圣所说而纠其谬。并引经语以强调。如就华夏为中之说。引传记所说:北辰之星。在...
月落乌啼”定位在天拂晓时,从常理上看虽没问题,然而将本诗整体考虑,却出现了叙事上的矛盾:首句天亮,次句就寝,三四句夜半,这种混乱的叙事状态无论如何都是说不通的。尽管黄生认为此乃倒叙写法,但实在不符合拂晓早发之人的匆忙心境。清王端履认定首句写平明时,而又深感其“律法未免太疏”,于是调整其序...
1理惑论牟子理惑正诬论牟子理惑一云苍梧太守牟子博传牟子既修经传诸子。书无大小靡不好之。虽不乐兵法。然犹读焉。虽读神仙不死之书。抑而不信。以为虚诞。是时灵帝崩后。天下扰乱。独交州差安。北方异人咸来在焉。多为神仙辟谷长生之术。时人多有学者。牟子常以五经难之。道家术士莫敢对焉。比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