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牟子在《理惑论》中提出,佛教戒律与传统中国“古之典礼无异”,宣扬佛教善恶标准与儒家伦理规范不相左。北齐颜之推称佛教为“内教”,儒家为“外教”,认为“内外两教,本为一体”。这表明() A. 儒家与佛教的理论差异不复存在 B. 三教并行政策消除了思想的论争 C. 儒佛调和思潮影响时人思想观念 D. ...
目前,绝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生活在东汉末年的牟子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人,《牟子理惑论》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牟子理惑论》也叫《牟子》或者《理惑论》,为了避免和作者名字重复,下文主要用《理惑论》。 西安大雁塔玄奘法师像 一、牟子其人 ...
与日常说理有所不同,《牟子理惑论》中的说理是以成系统的佛理为预设理论,而且,这种说理是为了应对诘疑而给出的解惑之言,其论证的成分更多一些。不过,《牟子理惑论》中对佛法理论的具体内容提及不多,除了上文第二节中对佛理预设的总结,主要在开篇的前3个问答中解答了“佛从何出生?宁有先祖及国邑不?皆何...
相传东汉末年牟子所著的《牟子理惑论》序称:“厌世之前,牟子以儒学而非道教;速及厌世,又合佛道而抗儒学。至于魏晋,玄学作为儒学的怪胎,与佛道二教既融合又抗争,玄学名士每与名僧高道抗论寺中。在高下不让的争论之后,‘三教’退而求同存异,形成互摄,”据此可以推知,魏晋时期 A. 初步形成三教合流的局面 ...
汉末的牟子(佛学家)在《理惑论》中以儒家、道家思想阐发佛理;东晋孙绰认为“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内外名之耳”。这反映了( )A.
本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论书。全书正文三十七章,正文前有牟子的传记作为“序”,书末有“跋”。作者自设宾主,以问者和牟子各为一方,采用对话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说,在一问一答之间阐述了佛教的义理。问者提出的问题代表了当时一般人对佛教的困惑,牟子的答辩则代表了信徒对佛教的理解。《理惑论》是了解佛教初传中国的...
关于《牟子理惑论》(即《牟子》)的作者问题历来各有说辞,首先在汉代佛教初传,各种佛教文献的真实性难以确定,所以就很难有确实可靠的文献或考古来辩证它的作者是谁,但是在历史界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说法是东汉末年佛学家,外号苍梧隐士的牟子,字子博,另一个说法是东汉太尉牟融。
名曰牟子理惑云。或问曰。佛从何出生。宁有先祖及国邑不。皆何施行。状何类乎。牟子曰。富哉问也。请以不敏。略说其要。盖闻佛化之为状也。积累道德。数千亿载不可纪记。然临得佛时。生于天竺。假形于白净王夫人。昼寝梦乘白象身有六牙欣然悦之。遂感而孕。以四月八日。从母右胁而生。堕地行七步。
论《牟子理惑论》 ——寄周叔迦先生 叔迦先生: 前承先生赏饭,因事不能到,想能蒙先生原谅。 今日细读大作《牟子丛残》,佩服之至。梁任公先生的“辨伪”,未免太粗心,殊为贤者之累。如云此书“一望而知为两晋六朝乡曲人不善属文者所作”,这真是冤枉之至了以理惑论》文字甚明畅谨严,时时作有韵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