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1393年),安徽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投靠朱元璋,其后屡建战功。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参加平江战役,痛击张士诚,立下大功。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担任大都督府佥事,世袭指挥使,册封定远侯。洪武十一年(1378年),随沐英征伐西番。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随傅友...
听完王弼的解读,许多人不禁感慨:“这位王先生,真是个‘哲学幽默家’!”五、王弼的影响,千年传承:王弼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注释不仅让《老子》和《周易》在当时流行开来,更为后世的道学和玄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的学者们在研究这些经典时,无法绕过王弼的作品,仿佛他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座“灯塔”,...
在此背景下,王弼明确提出 “得意忘象”的观点:“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
但是有平台,把平台糟蹋掉的人,也很多。但王弼迅速证明,自己是个无与伦比的天才。《世说新语·文学》里讲了这么一条:何晏已经做到吏部尚书,声望、地位都很高了,当时王弼还不满二十岁。有一天,王弼去见何晏,不是私下见面,是一个很盛大的会客场面,人都坐满了。别看王弼年轻,何晏早就听说过他,毕竟是...
王弼(1899年8月3日—1977年8月3日),字更生,出生在江西省永修县三角圩流岭王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09年在村私塾读书,后因家贫,中途辍学。1919年1月,考入县立高级小学,半年后考入南昌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1月,王弼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6、7月间,由赵醒侬等介绍,在南昌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
王弼(1885-1944),字翼之。国民党陆军中将。山东省阳信县新化区赵家集(今银高乡赵集村)人。1944年3月15日,因患急性阑尾炎病故,葬于洛阳山东公墓。简介 原名王梦弼 ,字翼之。国民党陆军中将。生于山东省阳信县新化区赵家集(今银高乡赵集村)。生平 少时 王在兄弟五人中排行老四,因聪颖得父偏爱。从军 1906...
王弼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道德经》的注释和对儒道思想的融合上。他的《周易注》是他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王弼在注释《周易》时,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自然法则和内心的和谐。他认为,君主的统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而非强制干预,这一观点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道教思想的影响 ...
王弼的生平起源于三国时期,他出生于魏国山阳(今山东省微山县),并在幼年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据史载,他十多岁时已经热衷于研究《老子》和《易经》,通辩能言。这让人们不禁感叹,他就像古代圣贤一般,年幼便展现出无比的天赋。儒道玄学的杰出代表 王弼对儒道学说有深刻的理解,尤其热衷于儒学和孔子的思想。他...
与何晏相近,王弼哲学的根本主张也是讨论“无”。他提出“以无为本”,“举本统末”,第一次引入本末概念来讨论有无的关系。他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道德经注》四十章) 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