狍(读音:páo)为现代汉语一级字,字义指“传说中的兽名”,后在元朝时同音假借“麃”(páo)字表示“一种鹿”,在新中国的汉字规范整理中统一以“狍”表鹿义。文字源流 “狍”和“麃”(此处念páo)本为二字。狍为形声字,从犬、包声。字义指传说中的兽名。麃为形声字。“麃”从鹿、从㶾省声。
五笔 QTQ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狍子,鹿的一种。长1米多,尾很短,雄的有角,角小,分三叉。产于中国北部地区。 狍的笔顺 1 丿 撇 2 ㇁ 弯钩 3 丿 撇 4 丿 撇 5 𠃌 横折钩 6 𠃍 横折 7 一 横 8 乚 竖弯钩 相关组词 狍子 狍鸮 相关字 犯 狄 狎 狐 狞 狠 ...
狍字意思 狍字基本字义解释 狍páo(ㄆㄠˊ) ⒈ 鹿一类的动物,比鹿小,毛夏季栗红色,冬季棕褐色,雄的有分枝状的角。肉可食。 狍的异体字 麅 狍字汉英互译 roe 造字法 形声:从犭、包声 狍的英文翻译 species of deer found in north China 狍字取名的含义是什么: ...
相关字解释字辞典解释狍组词 基本解释 狍páo 鹿一类的动物,比鹿小,毛夏季栗红色,冬季棕褐色,雄的有分枝状的角。肉可食。 笔画数:8; 部首:犭; 详细解释 狍páo 【名】 狍子。鹿的一种〖roedeer〗 钩吾之山,有兽焉,名曰狍鴞。——《山海经·北山经》 那些野鸡、獐、狍各样野味,分些给他们就是了。
狍拼音 [páo] 部首 犭 总笔画 8 笔顺 ノフノノフ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 狍 páo ㄆㄠˊ ◎ 鹿一类的动物,比鹿小,毛夏季栗红色,冬季棕褐色,雄的有分枝状的角。肉可食。 详细解析 详细字义 ◎ 狍 páo 〈名〉 狍子。鹿的一种 [roe deer] 钩吾之山,有兽焉,名曰狍鴞。——《山海经·...
有2种:狍(西方狍)Capreolus capreolus和西伯利亚狍(东方狍)Capreolus pygargus。广泛分布于除北部极地和南亚的欧亚大陆;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在中国有2个亚种:中原亚种分布于东北、内蒙古、青海、河北向南至浙江;西域亚种分布于新疆。体长95~135厘米,肩高67~78厘米,尾长2~3厘米,体重15~30...
西方狍(学名:Capreolus capreolus)是鹿科、狍属的是一种小鹿,体长仅为95-135厘米,肩高65-厘米,体重15-30千克。脸颊灰色,体色泛红,夏天是金红色,冬天加深到棕色甚至黑色。腹部颜色较浅,靠近尾部有一丛白毛。雌狍的尾部毛是心形,雄狍则是肾形。尾巴极短,仅有2-3厘米,几乎看不见。受惊时,它们...
狍怎么读狍字共有1个读音:páo狍的拼音: páo 狍的部首: 犭 狍的笔画: 8 狍怎么读: 狍的结构: 左右结构 五行属性: 水狍的基础释义狍怎么念: 狍,读音为:páo,偏旁部首:犭(反犬旁),左右结构,共8画。 狍的意思: 狍páo 名词 哺乳动物;鹿的一种。
▲ 幼狍有白色斑点(像梅花鹿),可能用于伪装,长大后斑点消失。图/pixabay 一般的鹿科动物一胎只产一仔,但狍子生“双胞胎”是常态,有时还能产三仔;一般鹿长到3-4岁才算成熟,但狍子1-2岁就已成熟,如此“香火兴旺”,繁衍不绝。那它为什么显得那么“傻”?为避免浪费体力,狍子不会听到什么风吹草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