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认为,我们无法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我们所认识的只是事物的现象。而“物自体”或“物自身”则是指事物独立于我们的感知和认识存在的本质状态。康德认为,物自体是不可知的,因为我们的认识能力受限于感官和理性的范畴,无法超越这些范畴去认识物自体。反馈 收藏 ...
内格尔清楚地意识到其实在论立场和康德物自身概念有相契之处,他明确表示“同意康德的如下看法:物自身超越所有可能现象或人类观念。我们关于现象世界的知识是关于物自身世界的知识的一部分。但整个世界不能等同于显现给我们的世界,因为它可能包含我们不能或永远不能设想的事物,……无论人类...
”康德关于物自身的规定,实际上说出了不可知并没有说出任何更多的东西,那也只是相当于“物自身只是物自身而已”,和“质自身是质自身”、“量自身是量自身” 没有什么区别。对于物自身、质自身、量自身不能证明其丰富的规定性,就相当于无,因此要真正说明“物自身”,必须过问它们的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定性。五、...
在前一文中,杨泽波归结说:“康德的物自身既含有价值的内容,又含有事实的内容;既不完全是一个事实的概念,又不完全不是一个事实的概念。所以贸然断定康德的物自身不是一个事实的概念,在理论上不够准确,有失严密。”(页36)因此,在后一文中,他总结说:“牟宗三否认物自身是一个事实的概念,显然是以偏概全。”(页...
黑格尔认为,物自身是超越我们对物体的感知和认知的实体,它存在于我们感知和认知之外,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只能通过感知和认知所构建的表象来认识它。 在黑格尔看来,物自身是超越感知和认知的东西,它是物体的本质和真实存在,而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只是物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象。物自身包含着一切客观存在的本原,是一切...
内容摘要:“物自身”是牟宗三借鉴康德哲学用来阐释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牟宗三对于“物自身”的理解和接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与康德不同的面相。在康德表述物自身的逻辑是由知性推出物自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智的直觉;而牟宗三则是由“真我”推出智的直觉,并且由智的直觉论证物自身的存在。牟宗三更进一步直接把物自身表述...
在此,物自身因系属于无限心而取得无限性之意义,但它们不即是无限心本身。故牟先生如此说明物自身之无限性: 无时空性,它们不能是有限﹙决定的有限﹚;但我们亦不能说它们就像「无限心体」那样的无限,它们是因着无限心体之在它们处着见而取得解脱与自在,因此取得一无限性之意义。
康德的“物自身”首先是指我们认识的外部原因,也即我们通常希望获得其知识的、主体之外的认识对象。传统认识论把这种“外部对象”看作是知识的客观根据,孜孜以求关于它们的知识,正是在这一话语背景下,康德开始了他的批判工作,指出“外部对象”是不可知的,“物自身”概念所指就是这种“外部对象”。在康德的相关文本...
物自体又叫自在之物,是事物真正存在的形式,而且永远无法被人所认知。这是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物自体也就成为了一种自由的领域,比神的限定要宽泛的多。对象
《现象与物自身》内容简介:宗三先生,被认为是当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师承于熊十力先生,熊先生称之为北大哲学系“唯一可造之人”。牟先生与唐君毅先生、徐复观先生并肩而立,号称熊氏的三大弟子。《现象与物自身》是牟宗三先生的其中一部经典力作。主要内容包括:德行底优先性;展露本体界的实体之道路;由知体明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