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观,拼音:chéng guān,澄观什么意思: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西元738~839)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十一岁依宝林寺霈禅师出家。二十一岁受具足戒后,到处参学,于戒律、天台、华严、南北禅法无不钻研,而归心于华严,以中兴华严宗为己任,为华严宗四祖。他吸
澄观法师佛学思想的特点是祖述师说,中兴《华严》。澄观早年曾广泛参学禅教名家,对《大乘起信论》领悟较深。他是在这基础上来发扬华严学说的。所以他的佛学思想中杂有禅宗、天台宗、《起信论》的成分,从而融会禅教,强调唯心,着重于一心法界的论述。他认为“总该万有,即是一心;心融万有,便成四法界”。
冏为火为光,洞若观火,无所不照也。澄观者,觉者之观也,见诸相非相,觉而不见,真观也。附:澄观禅师小传。师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浙江绍兴人,俗姓夏侯,名澄观,字大休,为华严菩萨再来,是华严宗第四祖。国师身高九尺四寸,垂臂过膝,四十颗牙(注:一般人三十二颗牙,佛四十二颗牙),眼睛...
简体:澄观 繁体:澄觀 拼音:chengguan 读音:chéng guān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澄观 造句:澄观造句 组词,组成语:澄观 澄观解释 澄观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书 1:澄观(737~838)唐代僧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卒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华严宗的俦大成者被称为华严宗四祖(初祖杜顺、二祖智俨、三祖法藏);俗...
澄观法师(1916~1999),俗名陈元奎,1916年5月29日生于辽宁丹东。1999年7月5日(农历5月22)4时25分,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宝鸡市佛教协会会长、扶风县佛教协会会长、法门寺退居方丈澄观法师在法门寺安祥示寂,世寿84岁,戒腊62夏。人物经历 1953年应法门寺...
在我国佛教史上,曾有2位高僧被誉为“华严菩萨”的化身,而澄观大师就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元朝正顺法师,他们都是专修《华严经》。为此澄观大师在圆寂后,还留下一段传说。在839年,102岁的澄观大师功德圆满,据传说,当时有一位阿罗汉,曾见到2位年轻的菩萨,一番请教,才得知他们是文殊堂的童子,要前往五台...
在唐代,佛教备受推崇,文殊菩萨尤其为佛教徒所尊崇。当时国家规定,全国所有寺院的斋堂,都必须供奉文殊菩萨圣像。由于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萨,视五台山为佛教圣地,所以五台山空前隆盛,名僧辈出,澄观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澄观大师及其血舍利 澄观,(738-839),俗姓夏侯,字大休,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十一岁,在应天宝...
澄观澄观,姓夏侯氏,越州山阴人。 天台宗名僧,住五台山清凉寺。 元和年卒,年七十余。 诗一首。 (《全唐诗》无澄观诗,传据《宋高僧传》卷五)。►1篇诗文 纠错 澄观的诗文 答复礼禅师《真妄偈》(题拟) 澄观 〔唐代〕 迷真妄念生,悟真妄即止。 能迷非常迷,安得长相似。 从来未曾悟,故说妄无始。
一代高僧:澄观法师 澄观法师 澄观(1916-1999),俗名陈元奎,1916年5月29日生于辽宁省丹东市。自幼聪颖好学,宿具善根,1936年出家吉林省弥陀寺,翌年于奉天慈恩寺受具足戒。1938年巡礼名山,广参佛学。先后参学于北京上房山,山西五台山,岭南南华寺及湖广,云贵境内诸名山古刹。精研教理,兼修禅定,誉满丛林,号称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