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能存有如此巨量的竹简,除了李学勤等人慧眼识珠,还要感谢一位该校校友,他将拍卖所得的2388枚战国竹简全部捐给了自己的母校。这批竹简兼具历史价值和书法价值。从历史角度来说,“清华简”中首次发现了周文王的遗言和周武王的乐诗,以及古本《尚书》。从书法角度来说,它对于我们研究先秦书法史至关重要。根...
清华简于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总数近2500枚,是目前已知战国竹简中数量最大的一批,其内容多为经、史、子类文献,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自入藏以来,在李学勤、黄德宽两位学者的相继带领下,团队以每年一辑的速度公布整理报告,并适时启动编纂《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和英译系列丛书。2010年1月,清华简整...
作为战国楚地抄本,清华简是当时楚人抄录或撰写的,反映了战国时代楚地语言文字发展和使用的实际面貌,对汉语史、汉字史研究都很有价值。清华简一经公布,便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被誉为堪与汉代孔子壁中书、西晋汲冢竹书相媲美的先秦文献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清华简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内外相关学科...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 2008 年 7 月入藏的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楚简,总数达 2500 枚左右,长度多为 46 厘米左右,最短者仅 10 厘米。经碳 14 测定,其抄写时代大约在公元前 305 年左右,属于战国中期偏晚。清华简内容以书籍为主,篇数在 60 篇以上,其中有失传 2000 多年的战国《尚书》。清华简在经史典籍、简牍...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所藏战国 竹简的省称,系指2008年7月由清华大学校友捐赠给母校的一批竹简。经碳14测定证实,这批竹简的年代是战国中晚期之际,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有2388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其被鉴定为战国中期偏晚的
清华简是2008年清华大学收藏的一批战国中晚期竹简文献,总数近2500枚,内容涵盖失传的先秦典籍,涉及历史、思想、文化、科技等领域。这批竹简因保存完整、学术价值极高,被视为继汉代孔壁藏书、西晋汲冢竹书之后最重要的先秦文献发现之一。 发现与抢救过程 2008年,清华大学通过香港文物市场购得这批...
开始先定一个基调,清华简这篇文章不是伪书,今本《尚书》的《咸有一德》也不是伪书。清华简这篇文章叫《尹诰》还是中规中矩的。【竹简一】【原文】隹尹既及汤,咸有一德。尹念天之毁西邑夏,曰:“夏自绝其有民,亦隹阙众,非民,亡与守邑。既及,同既济。隹,同唯。尹,即是伊尹。西邑对应毫中邑...
参考文献:李学勤《写在竹简上的经典——清华简》;夏含夷《再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真实性》;刘山《清华简〈系年〉与〈左传〉比较研究》, 视频播放量 156575、弹幕量 439、点赞数 16223、投硬币枚数 1005、收藏人数 1985、转发人数 214, 视频作者 李右溪, 作者简介 甲骨
清华简《管仲》,是法家移花接木编造的历史 清华简管仲 【宽式释文及韵句韵部】原文版本来自网上天津子居所整理。齐桓公问于管仲曰:“仲父,君子学欤?不学如何?”管仲答曰:“君子学哉,学乌可以已【之】?见善者服焉【职】,见不善者戒焉【职】。君子学哉,学乌可以已【之-之职合韵】?”】【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