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禅宗佛教绘画领域,法常大师无疑是一位永远被人们所敬仰的伟大画家。法常(1207至1291年)是南宋时期的一位画家,俗姓为李,号牧溪。法常的禅画风格独特,以简淡凝练、清新脱俗的表现手法,运用笔墨的意趣来探寻禅宗的真谛,展现出一种阔达的意境。法常 观音图 法常 竹鹤 法常 叭叭鸟图 书画投稿邮箱:bjwenyua...
在这幅画中,宏丽壮大的佛国道场被荒凉的山野所取代,观音身穿白衣,如同平常的农家妇女,形象朴实,表情淡漠、镇静,神闲意定,体现出禅宗空寂的心境。 法常另有传世的《蚬子和尚图》等,则为典型的禅画“罔两”图式,但有可能是伪造品。 南宋后期的禅画花鸟画,在院体画派衰落之际异军突起,与禅画人物、山水一样,以刚...
南宋 法常 水墨写生图 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 法常 水墨写生图 故宫博物院藏 王逊在《中国美术史》上言简意赅地说道:『他的作品中,如《老松八哥》《柿图》等,都是以简洁的笔墨收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但近年出版的王伯敏、陈传席、叶尚青、孔六庆、樊波等人著述的多种绘画史皆有大篇的论述。 南宋 法常 竹鸠图 ...
牧溪画作 但在当时的文人画领域,对牧溪的评价很低,比如元人汤垕着《画鉴》说:“近世牧溪僧法常作墨竹,粗恶无古法。” 明朱谋垔在《画史会要》中也说:“法常号牧溪,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饰,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体会出牧溪作...
南宋 法常 潇湘八景图之远浦归帆 112.7cm ×32.5cm 日本京都国立美术馆藏 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说:『僧法常,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树石、人物,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饰。但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实际上文人画和纯粹的禅宗画尽管互相交融,但还是有一些差别,法常的绘画笔法为南宋...
法常(牧溪)是何许人也? 元庄肃《画继补遗》云:“僧法常,自号牧溪。善作龙虎、人物、芦雁、杂画,枯淡山野,诚非雅玩,仅可供僧房道舍,以助清幽耳”。 元吴大素《松斋梅谱》云:“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蔗查...
南宋 法常 芦蟹图 37.9cm×88.3cm 法常的《半身布袋图》是道释人物画的巅峰之作。法常《半身布袋图》中的布袋和尚为半身『特写』像,法常具有照相机般瞬间捕捉人与事物的能力,人的一颦一笑能被他迅速地定格为永恒生动传神的画面,硕大的头颅,宽大的额头,开口大笑的憨态使得他的五官几乎拥挤在一起。额头、鼻子、口...
南宋 法常 松树八哥图 39cm×78.5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法常的《观音图》《松猿图》和《竹鹤图》三联轴被奉为日本国宝。《松猿图》是法常绢本水墨淡彩的传世名作,被日本画坛尊称为『牧溪猿』。画面上一老松自右下至左上斜出,旁逸的树干上栖息着一对白面长臂的母子猿,他们神态安详而严肃地紧紧偎抱着,...
南宋 法常竹雀图 30.9cm × 84.9cm 兼工带写,以『工』为主的代表作是法常赠给他的同门师兄弟——日本圣一法师的三联轴作品。圣一法师(一二○八—一二八○),原名圆尔辩圆,日本禅宗就是在他所处的时代发展确立起来的。 南宋 法常 竹鹤图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禅宗分为南北,传到日本的是南禅宗,南禅宗又分为临...
法常从小喜欢绘画,以后因为战乱,出家当了和尚,随着生活的突然变化,他的绘画风格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后来因为得罪了当朝的权贵遭到追捕,不得不隐姓埋名;直到权贵败落,法常才又重出江湖。这幅《松猿图》描绘了一棵枝干粗壮的老松树上,一只成年猿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小猿的场景。这幅画由日本京都大德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