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晋安区检察院坚持“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牢牢把握“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工作要求,围绕理念转变、程序分流、政法协同、简案快办、纠纷化解、非羁押诉讼、监督制约、调查研究、协助机制等九大板块,走出了一条颇具晋安特色的轻微刑事犯罪治理新路径。尝试:凝聚办案共识 ...
未雨绸缪“治未病”服务群众时刻居安思危 “上工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即:未雨绸缪、提早谋划布局,早发现早处理。“三微治理”灵活运用传统智慧,坚持“抓前端 治未病”,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忧患管理意识,降低了治理成本,减小了社会风险和化解难度。“村里分给我的两...
2016年10月,国家制定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也意味着国民健康管理开始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诚如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原会长白惠良所说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里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希望能激发居民热爱健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对治未病养生“未病先防”的思想总结。所以东汉华佗创立五禽戏健身法,晋代葛洪强调气功摄生,都是对治未病的实践应...
中医养生保健提倡“治未病”的理论,始见于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一思想涵盖着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而“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则是中医治未病理论描述的三个阶段。 (...
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里赞认为,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能充分发挥司法的指引、评价和预测作用,有助于提升治理的法治化水平。高效解纷裁判“治已病”今年4月28日,一张来自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法院的司法确认书让上海一家小微企业吃了“定心丸”。2017年,该企业与成都一家房地产公司签订了一份...
《黄帝内经》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在我国古代的传统思想中,事件的发生都有其根本上的缘由,每件事物发生变化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治病就如同治国一样,在每一次动乱发生之前,必然已经存在动乱发生的根源了。“圣人”治国会在动乱发生之前就把动乱的根源去除,从而使动乱不再发生...
“治已病、防未病” 中医特色诊疗 10月起,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中医理疗科门诊正式开诊!该门诊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秉承中医理论整体观,积极开展中医药治未病,运用传统的中医临床操作技术与方法,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进行预防与治疗,在内科调理、神经康复、骨科...
以“用法打造专业调审团队、用理排查防控家少纠纷、用情引导家少和谐”的“法理情”相融合工作法,坚持“既抓末端治已病,更抓前端治未病”,将治罪向治理转变。坚持调解优先,年内思阳法庭家事婚姻案件调解撤诉率达68.07%。定期向社会发布典型案例,一件家事婚姻案件被评为全区十大维护妇女儿童典型案例。就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