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三大汉学家,是指欧洲国家中三个汉学家的总称。分别为:顾彬,施寒微,施舟人。代表作品有北岛《太阳城札记》等。生平经历 顾彬(Wolfgang Kubin),1945年12月17日出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市,是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翻译家、作家、德国翻译家协会及德国作家协会成员、欧洲三大汉学家之一。1966年入明斯特大学...
陈正宏:我觉得全世界都一样。沙畹,包括后面的伯希和,跟他们打交道的都是王国维、罗振玉。而现在法国汉学家很多也美国化了,做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不再继承沙畹那一代大家原来的那套东西了。裴程:现在法国比较有名的一个汉学家,现在还在世的,除了戴仁,还有威尔,他是法国法兰西公学院的教授,他主要在美国。
4、马悦然(1924年6月6日—2019年10月17日):瑞典人,生前为诺贝尔文学奖十八位终身评委之一。1946年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师从汉学家高本汉学习古代汉语和中国音韵学。1948年来到中国,进行中国西南方言调查的工作,然能说一口四川话。带头将欧洲的汉学研究重点拓展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和社会文化领域,使当代汉学研究...
德国汉学家对西藏和蒙古的历史文化研究尤为重视,是其特色。俄罗斯对中国的正式研究始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东正教使团进 驻北京,历任大祭司比丘林、鲍乃迪都是当时闻名世界的汉学家。专业领域杰出学者有王西里②、格奥尔基耶夫斯③等人,获得儒莲奖的驻华外交官贝勒,就是师从鲍乃迪而在汉学界崭露头角的。
沙畹被马伯乐誉为“全才”汉学家,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但随着时间流逝,沙畹学术工作中涉及的某些主题难免会被遗忘,而学术的发展也必然会加深和丰富对一些经典议题的理解。因此,国际汉学界的很多师友,包括一些中国学者,都希望系统性回顾现代汉学发轫的关键时期,重新审视早期汉学家关注的根本问题。这能为当今学者...
超脱但非超人,汉学家艾朗诺眼中的“多面苏东坡”被美国学界熟知的苏轼英译作品,仅有一些中国学者有限的翻译以及一本美国汉学家华兹生选译的薄薄小册子《苏轼诗选》,这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系教授艾朗诺看来“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宋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知名汉学家,艾朗诺这几年正在编译中英双语版苏轼选集,计划四册...
儒莲(Stanislas Aignan Julien,1797—1873年),法国籍犹太汉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他的一生,对中国语言、文化和社会有着广泛而精深的了解,译著成果颇丰。儒莲是赫赫有名的汉学家,为法国汉学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另一位著名汉学家...
施晔认为,高罗佩的汉学研究以博学、多元、前沿著称,虽有零碎、偏门之嫌,但其在许多冷僻领域的开拓之功实不可没。他对中国文化的痴迷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当得知自己肺癌已到晚期,他还在临终前写完了“狄公案”系列的最后一部《黑狐狸》。在历史上众多汉学家中,像高罗佩这样对中国文化涉猎如此广泛的并不多见。
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文/王自强 于潜 陈剑 许舜达) 沃尔夫冈·顾彬是德国知名汉学家、翻译家和作家,海外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权威,对中国文化传播和中德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参考消息记者近期对顾彬进行了专访,了解他的学术历程以及他对中国文化、中德关系的看法。“中文为我打开一扇门”顾彬出生于1945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