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方态度与影响 对于正祀,官方通常持支持和保护的态度,通过敕封、祭祀等方式来强化其正统性和尊贵地位。 而对于淫祀,官方则往往持打压和抨击的态度,认为它们会扰乱社会秩序和人心,因此会采取措施进行禁止或取缔。 四、转换与互动 正祀和淫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一些原本被视为淫祀的神灵或祭祀活动,...
“正祀”是指符合封建礼制规范、被官方认可和倡导的祭祀活动。这类祭祀的对象通常经过朝廷敕封。如历朝历代敕封的曲阜孔子、悦城龙母,其祭祀活动都得到官方倡导。经过历朝历代敕封,龙母的神号长达三十八字,即“程溪永安永宁永济夫人灵济崇福圣妃护国通天惠济显德昭显溥佑广荫龙母娘娘水府元君”。龙母三十八字的封号中...
官方规定的正祀有两种:祀典明确规定或符合“祭法”标准,但未被纳入祀典的祠祀。明代生祠虽未被官方纳入祀典,但其符合“祭法”标准。由此来看,生祠属于正祀,因此也成为了明代地方人物祠祀体系的补充。明清官方主导的地方人物祠祀体系是宣扬国家政教理念的重要部分,首重名宦、乡贤。明人潘高在《正祀典跋》...
两宋时期,国家层面主要以合法与否区分“正祀”“淫祀”,同时也制定了神祗赐封制度以扶持当时对国家发展有一定益处的民间祠神,但如果某个信仰有悖于统治者的统治理念那它则会受到官方的打压。此外,由于加上社会身份的不同,不同阶级中的人的淫祀观念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如宋代官府、士人他们往往在大方向上还是以朝廷...
次产生。宋代以还,理学家运用理气、诚等概念重释儒家经典,提出 了谨严之至的正祀观念[20]。元人陈澔《礼记集说》承宋儒吕祖谦的 观点云:“非所祭而祭之,如法不得祭,与不当祭而祭之者也。”又云:“淫,过也。以过事神,神弗享也,故无福。”[21]也即不遵祀 典、不合分寸地事神均视同淫祀,这已然接...
而元赋在史乘、方志、宗教典籍和俗文学之外,恰对国家正祀体系内、外的"正祀""淫祀"多有载述和评詙。这些兼具文、史价值的资料不但描述了祭祀的类型、规制和仪程,继而揭示了元代祭祀在中原旧制基础上融入了时代特色和地方元素,还反映了时人祭祀态度的差异。官方在祭祀立场上泾渭分明,赋家看法却不尽然,尽管赞颂正...
【关键词】正祀解构文化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 【摘要】中国在历史上曾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影响的民间神灵列入正祀体系,对民间信仰进行整合,借此实现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吸纳,实现文化的正统化和大传统的地方化。民国之后,民间信仰处于不受重视或抑制的状态。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关键词元赋“正祀”“淫祀”权力与文化讽喻与颂美 元代载祀不逾百年,不免给人以国祚短暂、礼法草创的先入之见!史官类似“元之五礼,皆以国俗行之,惟祭祀稍稽诸古”①之论,又加深了后人对其仪注多阙的印象②!加之蒙元礼制史料散佚严重③,学界为数不多的研究相对重蒙古游牧礼俗而轻中土汉人仪文④!其实...
在明清时期,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在京师表现得尤为明显。在 这个背景下,以“顶”和东岳庙为个案,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种互动 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首先,“顶”是指京师民众对于神灵的崇拜和祭祀,是民间信仰的重 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当时,民众对于各种神灵的信仰非常普遍,包括 东岳大帝、城隍、龙王等等。这些神灵往往...
《传》曰:“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先王之重祀也,比之于兵,国不可无兵,兵以卫国御侮;国不可无祀,祀以崇德示教。兵者,关乎国家之安危;祀者,关乎风俗之美恶。故二者,国之大事,不可不重也。而祀有正祀淫祀,何为正祀?祭天地山川,祭圣贤英雄,祭祖宗父母,正祀也。何为淫祀?《礼记.曲礼》曰:“非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