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他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 课文共九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用三句话简明介...
解析 答: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不愿给日本人演戏,为躲避纠缠,他先是藏身上海租界,然后去了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日本人多次逼迫,梅兰芳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朗诵:梅兰芳蓄须 00:03:08 朗诵:少年中国说(节选) 00:01:13 读《礼赞新中国》有感 00:00:09 朗诵:升国旗 00:00:23 读《新时代好少年》有感 00:00:26 朗诵:少年中国说(节选) 00:00:44 朗诵:少年中国说(节选) 00:01:00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00:03:35 读《我和我的祖国》有感 00:00:02...
1941年香港沦陷,日本人多次逼迫,梅兰芳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 2、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答:(1)四处躲避日本人,想尽各种理由拒绝...
梅兰芳蓄须的行为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具体是在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当时,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为了表明自己不为民族敌人演出的决心,他毅然决定蓄须明志。这一行为不仅是对个人形象的改变,更是对民族气节的坚守。 梅兰芳蓄须的直接原因 梅兰芳蓄须的直接原因是他...
梅兰芳在日本 坚守底线,暂别戏台 眼看着日本人悻悻离去,梅兰芳松了一口气,但紧接着他的神经又恢复了紧绷状态。他明白,蓄须可解燃眉之气,但并非长久之计,日本人如此心狠手辣,如果他们想要逼迫自己登台演出,只蓄须是完全不够的。梅兰芳苦思冥想,到底怎样才能躲过日本人的邀请,不为他们演出呢?很快,梅兰芳便想...
梅兰芳蓄须。从抗战烽烟起,至1948年间,除固定搭档外,梅兰芳还与荀慧生、杨小楼、马连良等多位戏曲名家同台,为海上菊坛留下精彩纷呈的镜头。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时,为昆曲保存社筹款,梅兰芳、俞振飞在新光大戏院首度合作,一曲《游园惊梦》四座惊艳。1936年,电影大师卓别林还与梅兰芳、蝴蝶在新光大戏院...
梅兰芳蓄须 ①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②长期不演...
首先,课文通过描绘梅兰芳的京剧艺术成就,突出了他的社会影响力和人格魅力。然后,通过叙述他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压力,坚决拒绝为日军演出的情节,表现了他的坚定立场和民族气节。 梅兰芳蓄须的行为,不仅是他对个人尊严和艺术原则的坚守,更是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热爱的体现。他的这一举动,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也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