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恶的创作者· ··· 理查德·J. 伯恩斯坦作者 王钦译者 作者简介· ··· 理查德•J.伯恩斯坦,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著作涉猎广泛,尤其擅长检视不同哲学流派和传统之间的交叉关系,著有《根本恶》、《汉娜•阿伦特与犹太问题》、《实用主义转向》等。 目录· ·...
来自康德的根本恶的审视 阿伦特之所以坚持把艾希曼当作平庸之恶的典型人物,在笔者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她没有理解康德关于根本恶的思想。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说:“在我们的全部哲学传统中,我们本来就不能相信一种‘根本恶’,在基督教神学里,魔鬼本人也是天使出身。...
康德把人的本性的恶劣称为根本恶:“就这个词的严格意义来说,它是指一种把恶之为恶作为动机纳入自己的准则(故而这准则是魔鬼般的)的意念(准则的主观原则);而宁可把它称做心灵的颠倒,这个心灵就其后果而言又叫做恶的心灵。”阿伦特在反驳根本...
当今,根本恶显性地存在于我们四周,但我们智识资源的缺乏使得我们难以充分地把握住它。我们面对的信息充斥着集中营、恐怖袭击和极端人类苦难的照片和影像,可当问及何为根本恶时,我们却失语了,无法找到合适的话语去描述它。伯恩斯坦试图发掘根本恶与人类责任的意涵。他转向康德、黑格尔、尼采、列维纳斯、阿伦特等哲学家,依...
康德关于人的根本恶的理论与传统伦理学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不是在经验的领域里,在人的具体的行为中,而是在恶的行为背后的主观根据中寻找恶。 在他看来,恶的行为固然是出自恶的主观根据,但善的(符合道德法则的)行为背后却同样可能隐藏着恶的主观根据。而后一种恶更为隐蔽、更为严重。因为一个人尽管可以在所有的...
根本恶 就符号性伤口(symbolic wound)是恶的典型范例而言,善与恶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如此:根本恶为善打开了空间,就如同空洞的言说(empty speech)为充满意义的言说(full speech)打开了空间。当然,我们在这里遇到的是康德在《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首次阐述的根本恶的问题。根据康德的观点,人身上存在着其向善倾向的...
它肯定不是”我们无法设想“的恶的形式。相反,我们可以清晰地设想它,它所命名的是那样一种品性,这种品性(propensity)不听从义务的要求,要不遵循道的法则。其实,康德用形容词”根本“来限定”恶“,目的是要表明,这种品性根植于人性,特别是根植于意力的败坏;他在这里所用的是”根本“(radikal)这个词原初的词源学...
第一章 根本恶:自相矛盾的康德 第二章 黑格尔:精神的医治? 第三章 谢林:恶的形而上学 插曲 第二部分 恶的道德心理学 第四章 尼采:超越善与恶? 第五章 弗洛伊德:无法根除的恶与矛盾情感 第三部分 奥斯维辛之后 开场白 第六章 列维纳斯:恶与神义论的诱惑 ...
根本恶 人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毛病,同时,人也是有理性的动物,所有有问题可以改,有毛病可以治。但是,康德说,有一个是人性的根本恶,是怎么样都无法彻底根除的,那就是,自欺。 身边的人都闯个红灯,我也跟着走了过去,这时候我会想,大家都这样,或者,他们有意闯红灯,我是没注意,刚看了领导的消息,在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