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恶的创作者· ··· 理查德·J. 伯恩斯坦作者 王钦译者 作者简介· ··· 理查德•J.伯恩斯坦,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著作涉猎广泛,尤其擅长检视不同哲学流派和传统之间的交叉关系,著有《根本恶》、《汉娜•阿伦特与犹太问题》、《实用主义转向》等。 目录· ·...
来自康德的根本恶的审视 阿伦特之所以坚持把艾希曼当作平庸之恶的典型人物,在笔者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她没有理解康德关于根本恶的思想。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说:“在我们的全部哲学传统中,我们本来就不能相信一种‘根本恶’,在基督教神学里,魔鬼本人也是天使出身。...
这就是康德如何理解“根本恶”的:作为一种先天的而不仅仅是经验-偶然的人类本性之向恶的倾向。然而,通过拒绝“恶魔之恶(diabolical Evil)”的假设,康德从根本恶的终极悖论中退缩了,从那些行为的神秘领域中退缩了,这些行为在内容上是“恶的”,但它们完全符合伦理行为的形式标准。这样的行为不是出于任何病理性的考虑...
当今,根本恶显性地存在于我们四周,但我们智识资源的缺乏使得我们难以充分地把握住它。我们面对的信息充斥着集中营、恐怖袭击和极端人类苦难的照片和影像,可当问及何为根本恶时,我们却失语了,无法找到合适的话语去描述它。伯恩斯坦试图发掘根本恶与人类责任的意涵。他转向康德、黑格尔、尼采、列维纳斯、阿伦特等哲学家,依...
对恶的准则——一种自由选择的准则,由此人们“将自爱及其性好的动机作为服从道德律的条件”——的这一特征界定,使我们能够接近根本恶的概念。与阿伦特不同,根本恶在康德那里并没有用来称谓一类非凡的恶的现象——即,打破从前的所有标准。根本恶意指人采纳恶的准则的先天倾...
一、人性及其根本恶 有关人性善恶的学说究其根本不外两种:性善论和性恶论。也有人试图找出第三条道路,认为人的本性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或者既是善的也是恶的,或者是部分善部分恶的。 康德对这些学说都不以为然。他认为,这些学说之所以未能真正地理解人性,其根本原因在于把人的本性当作自由的对立面,或者说,...
这种恶无法用恶的动机去解释,它的特性使它无法被惩罚,它的恶劣程度使它无法被宽恕。极权主义制度下产生的根本恶是一种政治之恶,当极端的执政党通过控制国家这个机器,建立起至上的绝对权力,用自己特有的意识逻辑将它统治下的社会封闭成一个闭环,任何环内的事物都需要同化于这套意识形态之中。极权主义体制中,最...
【导论】 作者的问题意识在于,当今人们普遍感到神义论与我们不相干,而当我们给某事贴上恶的标签时,我们缺少一种足够深刻、足够丰富、足够精细的话语来捕获已被体验到的东西;康德创造了“根本恶”,黑格尔的体系里恶被证明是人的发展与精神的一个必然阶段,同时还存在对这个恶的必然扬弃,这在“精神的伤口治愈了,没留...
根本恶 Das radikal Böse(2013) 导演:斯戴芬·卢佐维茨基 编剧:斯戴芬·卢佐维茨基 类型:纪录片 官方网站:http://dasradikalboese.wfilm.de/Das_Radikal_Bose/Start.html 制片国家/地区:德国 / 奥地利 语言:德语 / 英语 上映日期:2013-10-25(霍夫电影节)/2014-01-16(德国) ...
我们有一种直觉:根本恶(radical evil)有别于更为常见的不道德举止。但当我们停下来思考与追问我们所说的恶是什么意思,我们称一个人、一个行为或一个事件是恶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又是在说什么,我们的回答常常是软弱无力、缠夹不清的。谴责某件事是恶的,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强烈的道德激情;说明我们所说的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