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指核内染色质丝折叠压缩程度低,呈细丝状染色浅的; 后者利是折叠压缩程度高,呈凝集状态、着色深的染色质。真核细胞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进一步浓缩而成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可见染色质和染色体实际上是一种物质,只是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呈现不同的形态而已 染色体...
常染色质在细胞间期螺旋化程度低,呈松散状,染色较浅而均匀,含有单一或重复序列的 DNA,具有转录活性,常位于间期细胞核的中央部位。 异染色质在细胞间期螺旋化程度较高,呈凝集状态,而且染色较深,多分布在核膜内表面,其DNA 复制较晚,含有重复 DNA 序列,很少进行转录或无转录活性,为间期核中不活跃的染色质。 表1 ...
染色质是存在于细胞核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结构单位,其中包含了DNA、蛋白质等分子。染色质在细胞的遗传物质和细胞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生物体的结构和性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染色质由DNA、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组成。其中,DNA是染色质中最重要的成分,它带有遗传信息。蛋白质在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染色质可及性(Chromatin Accessibility)是指染色质中的 DNA 区域对转录因子、染色质修饰酶和其他调控因子的可及性程度。在细胞核中,染色质是高度组织化的,由 DNA、蛋白质和 RNA 组成。染色质的可及性对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调控表观基因组(Regulation of Epigenome)是指通过对染色质的化学修饰和...
常染色质是染色质(由DNA、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种松散聚集的形式,这种聚集方式在基因中大量存在,并且相应的片段通常处于活跃的转录当中(但并非必要,即常染色质部分不一定都是高表达的序列)。常染色质构成了细胞核基因组中表达最活跃的一部分。人类基因组中92%为常染色质。结构 常染色质的结构类似于未折叠的...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是目前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
细胞命运决定是发育生物学中的重要科学问题,通过建立不同品系的小鼠模型,可以揭示染色质重塑因子在特定环境中成体干细胞的命运决定中的作用。由此,解析染色质重塑因子在不同类型的成体干细胞中命运决定中的具体作用成为了干细胞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经典的成体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肠道上皮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皮肤...
组蛋白:染色质的结构基石 染色质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结构,主要由DNA、组蛋白和其他染色体相关蛋白组成。其基本单位是核小体,每个核小体由两个拷贝的组蛋白H2A、H2B、H3和H4构成。组蛋白的N末端尾部经历多种翻译后修饰(PTM),这些修饰在转录、复制和染色体维持等生物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组蛋白乙酰化作为重要的PTM...
ChIP检测首先需要将蛋白质-DNA复合物固定,这一步骤对时间要求严格并且需要优化。体内共价交联稳定蛋白质-DNA相互作用并于特定时间点进行分析,通常采用1%甲醛交联,固定时间需要注意,时间过长会导致染色质难以切断且得不到合适的长度,时间过短可能会导致固定不足;之后可以加入甘氨酸以终止反应。交联剂渗透到完整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