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收尸,便通过父亲的关系,周旋于朝廷要员之间,借用当地的善堂,冒死领回了被处决的林觉民等人的遗体,然后他靠着自己记者的身份,收殓了多具暴露于街市的革命者遗体,包括林觉民,潘达微,一共收殓了72具烈士遗体。
福州的“选峰”队员选拔非常悲壮。原本只打算挑选500多人,由于林觉民发动得力,报名人数太多,名额不够分配,最后增加为800人。转眼之间,又到了离家之际。参加起义,九死一生,林觉民早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看着眼前柔弱的妻子,他内心非常矛盾。同盟会 后来他在《与妻书》中写道:“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
原来,林仲新的父亲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林性奎护送的遗书正是《与妻书》……1887年,林觉民出生于福州侯官县,其生父名叫林孝觊。由于林孝觊的弟弟林教颖一直没有孩子,思来想去,林孝觊便将林觉民过继给弟弟林孝颖。虽是过继,但林教颖将林觉民视如己出。林孝颖是当地有名的大才子,以诗文闻名于...
林觉民回到福建,秘密筹备起义,最终在1911年发动了著名的广州起义。起义初期进展顺利,但总督早有察觉,及早逃离,令起义计划受挫。清廷调集军队镇压,林觉民在与清军激战中被俘,并于广州天字码头被枪决,年仅24岁。在起义之前,林觉民已经洞察到失败的可能性。尽管清朝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但朝廷仍有一部分官员忠于皇权,...
林觉民(1887年—1911年4月27日),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他是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少年之时,林觉民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905年回乡与陈意映结婚。1906年自费去日本留学,专攻日语,翌年补为官费生,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兼习英文、德文。
4月24日,参与起义的林觉民留下绝笔《与妻书》。3日后,林觉民因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随后英勇就义。他的妻子在看到这封绝笔后悲痛欲绝,生下儿子林仲新后不久便郁郁而终。据传,这封遗书曾意外被强盗所劫,但匪首在翻阅完后信件后,泪流满面,并将其恭敬送回。这究竟是一封怎样的信?为何会连强盗看完都忍...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城市规划建设,福州市鼓楼区的林觉民故居差点被拆除掉。最后有一人出来力挽狂澜,林觉民故居才得以保留,成为福州市重要历史文物之一。说起林觉民,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作为辛亥革命重要人物之一,他对革命事业的推动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还有他写给父亲和妻子的《禀父书》与《与妻书》,在近代文学史...
如果生在政治清明的太平时代,他会是一个温情丈夫。然而在“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封建王朝末期,他却成了为天下人蹈死不顾的“铁血丈夫”——24岁就被残害,匆匆与爱妻及腹中孩子诀别,从此长眠异乡。 他,便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 朱门灰瓦,翠竹掩映下,林觉民的半身塑像伫立在其故居内,目光直视远方。
林觉民故居,是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记忆的珍贵遗址。它不仅是林觉民先生曾经生活与奋斗的地方,更是他革命精神与崇高理想的见证。故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与学者前来参观,感受那份历久弥新的爱国情怀与不屈精神。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入了解林觉民先生的生平事迹,领略其个人魅力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