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双方比武当天观看者有数千人之多。擂台上两人形象差别极大,那号称“万斤之力”的武师身形彪悍,而杨班侯却体型瘦削,围观者皆以为二人实力差距极大。结果那武师出手虽势大力沉(还击碎了一块石碑),但杨班侯闪过几招后仅用双手向上一推,那人便仰面跌飞到数丈以外。除此之外,根据李万成(其母亲乃是杨...
县志记载了杨班侯教授徒弟张信义练拳的情况:张信义是杨班侯的同乡,聪明灵敏,十分崇拜杨班侯高超的太极拳艺,多次要求执弟子之礼。杨班侯见他能诚心求艺,答应收他为徒,张信义跟杨班侯学艺十年,拳、剑、刀、杆已得真传,只有“炮捶”尚未学到。有一次,张...
杨班侯 性别:男传承:杨氏太极拳第2代传人 籍贯:河北永年 师承:杨露禅 传人:约18位直系传人 简介:杨班侯(公元1837-约1892?),本名钰。永年广府南关人。杨露禅次子,相貌清矍,富有臂力,自幼得父真传。有宿慧,多心得,善距踊,类猿猴,精太极大杆术,得其拳法之奥,坊间传闻能以空击人。咸丰时,进京随父传拳。
哥俩都是从小习武,但是从文献中看,杨班侯小时候并非跟随杨露禅习武,而是杨露禅的好友武禹襄。武禹襄曾对杨露禅说,杨班侯不擅长功课唯喜爱习武。性情温厚的杨健侯则可能很小就跟随在父亲身边,许禹生说杨班侯“得露禅老先生指点拳术,经年最久,循序渐精,造诣最深”[1]。杨露禅1872年离世,杨班侯和杨健侯...
“十八在诀”,又称“十八句诀”,为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次子杨班侯(1837-1892)所传 ,首见于杨班侯再传弟子吴孟侠所著《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之中。这短短十八句话、七十二字,精辟、准确地阐明了太极拳的劲力、劲点、劲法等动作要领,对于准确把握太极拳的技术内涵大有裨益。
从容辞去,时人谓师之豪爽、杨之谦抑皆有足多者。 根据这段史料记载,杨班侯面对刘仕俊的挑衅时,执礼甚恭,没有应战,最后从容辞去。场面上,杨班侯显然处于下风。写这篇文章的杨敞不是黑杨班侯者,他不仅是杨式太极拳的传人,他还是杨露禅的徒孙,是杨班侯的亲师侄。因此可信度高。所以,近代杨氏太极拳某些传人...
杨班侯太极拳118式全套演练李吉群 是在优酷播出的体育高清视频,于2014-03-05 14:10:51上线。视频内容简介:李吉群,1959年生,河北省故城县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六段(杨式太极拳)。自幼习练传统武术,13岁拜在“佛门道派五势梅花桩拳”第15代”本“字小架传人谭
杨露禅有三个儿子,但声名远扬的却是二子杨班侯和三子杨健侯,而三子杨健侯更是比二子杨班侯功高业伟,而杨露禅的长子杨凤侯却鲜有人知。究其原因,竟然是寿命与成就成正比。三子杨健侯岁数最大,生于1843年,逝于1917年,74岁。二子杨班侯生于1837年,逝于1892年,仅55岁。而长子杨凤侯竟查不到生卒年,只有两...
据李万成杨班侯养母说英法联军进北京到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使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惨遭杀害积尸塞路血流成河激起了杨班侯的无比仇恨当时他在清军当教官便率领爱国清军与人民自动联合起来并肩英勇顽强地抗击侵略者在战斗中杨班侯施展绝技挥舞大刀从敌军中杀进杀出打死打伤侵略者多人给敌军以重创 “杨式太极拳”的代表...
杨氏太极拳创始以来,花开两枝,分别以杨班侯、杨健侯为代表。杨班侯这一支派沿袭杨禄禅所创套路进一步完善,集杨、武氏之精华,拳架和攻防上将杨氏之舒展大方和武氏之小巧紧凑融为一体,人们将这一支派称为杨氏太极拳老架,亦称“传统杨氏太极拳班侯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