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杞菊赋; 创作年代:唐朝 /宋朝; 作者姓名:陆龟蒙/张耒;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出处:《笠泽丛书》/《张耒集》; 【作品原文】 杞菊赋并序 天随子宅荒少墙,屋多隙地,著图书所,前后皆树以杞菊。春苗恣肥,日得以采撷之,以供左右杯案。及夏五月,“枝叶老硬, 气味苦涩,旦暮犹责儿童辈拾掇不已。人或叹...
《杞菊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辞赋。以下是其原文及译文: 原文 余龀始迨今,年七十有六。中间物故,万有不全。独于兹卉,未始有间。乃作赋以咏之,其词曰: 惟杞与菊,偕生此壤。瘠而能茂,疢昏可疗。根茎以遂,华实以成。下可充厨,上可饰楹。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
《后杞菊赋》是北宋苏轼作的一篇“自嘲”散文,写于诗人任密州太守期间。文章记述真切,议论风生,颇有谐趣。表达了作者心胸豁达,超然物外,以洒脱的态度对待困难,表现了不羁心于外物。此文后被诬为讥讽朝廷减削公使钱太甚,成为“乌台诗案”罪证之一。作品原文 序 天随生(1)自言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叶老...
杞菊赋[唐代] 陆龟蒙 序言: 天随子宅荒少墙,屋多隙地,著图书所,前后皆树以杞菊。春苗恣肥,日得以采撷之,以供左右杯案。及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旦暮犹责儿童辈拾掇不已。人或叹曰:「千乘之邑,非无好事之家,日欲击鲜为具以饱君者多矣。君独闭关不出,率空肠贮古圣贤道德言语,何自苦如此?」生笑...
创作背景:《后杞菊赋》写于苏轼担任密州太守期间,大约在公元1074年。此时的苏轼,经历了仕途上的多次挫折,生活逐渐陷入困境。他在《后杞菊赋》中自嘲地描述了自己的境况,通过食用枸杞和菊花来维持生计,并借此表达自己豁达的心境和不羁的生活态度。书法特点:这个时期,苏轼的书法风格受到了早期经历和个性的影响,...
陆龟蒙《杞菊赋并序》序:天随⽣宅荒,少墙屋,多隙地,著图书所前后皆树以相菊。春苗您肥,得以采颧之,以供左右杯案。及夏五⽉,枝叶⽼硬,⽓味苦涩,旦暮犹责⼉童辈拾掇不已。⼈或叹⽈:千乘之⾢,⾮⽆好事之家,⽇欲击鲜为具,以饱君者多矣,君独闭关不出,率空肠,贮古圣贤道德...
北宋诗人苏轼在陆龟蒙之后,写了《后杞菊赋》(并序)。序言大体意思如下:陆龟蒙说他经常吃杞菊,哪怕是夏天五月仍旧吃,还写了一篇赋来自我排遣,一开始苏轼曾怀疑过,士大夫怀才不遇,穷倒是可能的,至于饿到要吃草木,就有点过了。苏轼当官十九年,家里越来越穷,吃的穿的还比不上过去。等到移守胶西,本来以为能饱...
苏轼《后杞菊赋》卷,尺寸为29.5X102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唐代诗人陆龟蒙,曾植杞菊以食,而作《杞菊赋》。本文系效法陆龟蒙而作,故名之《后杞菊赋》。这篇赋是苏轼在密州时所写,苏轼于熙宁七年冬十一月至密州,因灾情严重,生活困苦,采杞菊以食。但他心胸豁达,超然物外,以潇洒的态度看待艰难,...
文章在形式上借鉴了唐代陆龟蒙的《杞菊赋》,但苏轼赋予了新的内容与情感色彩,使得这篇文章具有了时代感和个人特色。它的语言简洁明快,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典故,使得文章既富含哲理又不失趣味性。通过主人公对贫富、美丑的看法,以及其选择以枸杞和菊花作为食物来维持生活的方式,展示了作者超然物外、不为物质所困...